返回

初中生物

首页
  • 单选题
    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它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活动的水域中放置了多种颜色的鱼形蜡制模型,并观察并记录雄棘鱼在单位时间内对这些模型进行攻击的次数,实验结果如表:
    模型特征 攻击频率
    腹部银色
    腹部红色
    腹部有红色条纹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正确的是(  )
    A.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
    B.有条纹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C.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是先天性的,由基因决定
    D.腹部为红色的模型更容易引发雄棘鱼的攻击性行为

    本题信息:2010年杭州生物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繁殖季节,雄棘鱼腹部颜色由银白色变成红色,并会对侵入其领地的其它雄棘鱼发动攻击性行为.某人为研究引发雄棘鱼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做了如下实验:在雄棘鱼...” 主要考查您对

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科学研究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观察实验:饲养和观察蚯蚓
  •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目标:
1.设置一个适合蚯蚓生存的环境并饲养蚯蚓。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观察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
活蚯蚓、玻璃板、糙纸、棉球、放大镜、制作饲养蚯蚓装置的材料用具。

实验探究过程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取一条活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它的体形,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节。数数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2)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是否有粘液?
(3)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你有什么感觉?并用放大镜观察,你所看到地腹面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
(4)如何区别身体的前后端?
 2.对比观察蚯蚓的运动将蚯蚓放在粗糙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及其身体粗细、长短的变化,并注意与它在粗糙纸上的运动做比较。 

探究过程设计:
1.体形的观察:蚯蚓的身体呈红色、由许多环状的体节组成。
2.体表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蚯蚓腹面每个体节的中央。用手触摸蚯蚓的身体表面。蚯蚓的体表(干燥、湿润),感觉(光滑、粗糙),原因是有(刚毛、纤毛)的存在。
3.环带的观察:环带位于身体的(前、后)部,颜色较(深、浅),质地(光滑、粗糙)。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有环节体节。
4.把活蚯蚓放在一张粗糙的纸上,观察其运动。蚯蚓向前运动时,身体(前、后)固定,身体(前、后)变(粗、细),向前伸长,然后身体的(前、后)固定,身体的(前、后)变(粗、细),后部向前移动。蚯蚓运动的速度较(快、慢),(有、无)声音。
5.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其运动情况。蚯蚓(能、不能)向前运动,速度(较快、较慢)。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又称为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出生后逐渐学习形成的新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物质控制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形成过程 基本生活条件的保证 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结果
行为意义 有一定的局限性 更有助于动物的生存
实例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鸟类迁徙等 训练蚯蚓走迷宫的实验、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根据动物行为功能的分类:

类型 概念 作用 示例
觅食行为 指动物获取营养的各种活动,包括寻找、获取、加工、摄入和储食等 影响动物的生活分布 松鼠储存果实
繁殖行为 动物产生和培育下一代的行为,包括占区、求偶、交配、筑巢、孵卵及抚幼等 繁衍后代,并最大限度地保持后代存活 家燕筑巢
攻击行为 指间种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巢区或领域而发生的相互攻击行为,双方身体很少受到伤害 有利于动物物种优势种群的形成和与其他种群的共存、斗争 公鸡相斗
防御行为 是动物由于外来敌害而保护自身或群体中其他个体不受伤害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有利于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以及种间斗争 壁虎断尾
节律行为 指随着自然环境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动物行为周期性变化的行为,又称生物钟 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寻求适宜繁殖场所、避开不良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鸟类的迁徙
社会行为 指同种动物集群活动,相互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具有组织性、分工性等特征 有利于种群的优化和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取食物、对付敌害等 蜜蜂中有蜂上、雄蜂、工蜂
通讯行为 指动物个体间利用气味、声音、姿态等形式交流信息的行为 有利于动物寻偶、觅食、攻击、防卫等 黑长尾猴用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


易错点:
误认为学习行为仅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在两者结合之下,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例如,狼孩具有人的遗传物质,却具有像狼似的嚎叫、食生肉的行为。
科学探究的定义:
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探究过程 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
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
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
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

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要研究的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既便于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又能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②列照原则:通常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照组。从理论上说,由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影响是相等的,故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则可认定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效果,这样的实验结果是可信的。按对照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不同.通常可分为: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

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操纵实验变量,控制实验变量,捕获反应变量
①实验变量(自变量):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例如:温度(60℃、沸水、冰块)等。
②反应变量(因变量):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例如:淀粉遇碘后的变蓝现象。
③无关变量: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例如:试管的洁净程度、实验的时间长短等。
③额外变量: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

特别提醒:
①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②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又不能被原有的知识所束缚。当科学探完的结论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①观察法
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很多重大发现或发明都源于细致的观察。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a. 观察的类型
b.科学观察的特点: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
第二.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
第三.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第四.  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②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在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③实验法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④测量法(略)
规律总结:
①科学探究是认知的主要途径、方法和过程,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②认知生物的形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④认知生物的结构、生理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④认知未知且周围不存在的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文献法。

细胞结构不等于严整结构:
     严整结构是指生物结构的完整性和严格有序性。有的同学认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严整的结构,这是不对的.因为:①病毒也是生物,生物都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病毒几乎都是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和RNA)构成的。在病毒中蛋白质总是构成外壳,核酸位于外壳包围围的核心,因而核酸受到蛋白质的保护。研究表明,将病毒的两大成分分离开,用单纯的核酸去感染寄主,感染的能力下降,这说明病毒的结构也是完整有序的。总之,严整的结构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特征。

辨析生物各种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进行新陈代谢前基本场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应激性、生长和繁殖都是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生物通过应激性来适应周围环境,生长发育和繁殖使生物物种得以延续。

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的区别:
     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稃中,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它是牛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是需要定的结构来完成的,单细胞动物通过原生质来完成。而多细胞动物则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对后者而言,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称为反射。可见,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但它所包含的范围较窄,只有高等动物和人类才具有。植物虽然没有反射活动,但仍具有应激性,如茎的向光件、根的向地性等。
    适应性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是指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例如,肉食动物有锐利的牙齿、尖锐的爪、盲肠退化等适应性特征。适应性的形成是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并通过遗传逐代定向积累而来的。牛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特征,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通过遗传传递给子代,并非是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产生的,这点与应激性是不同的。


对生物进行归类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归类有以下几种不同依据:
(1)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归类,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根据生物的用途,可分为家禽、家畜、宠物、作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