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航天器返回舱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隔热性
    B.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C.原子内电子、质子、中子是均匀分布的
    D.太阳系、银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本题信息:2013年陕西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航天器返回舱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隔热性B.热值越大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C.原子内电子、质子、中子是均...” 主要考查您对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热值

分子

原子及其结构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热传递)
  • 热值
  • 分子
  • 原子及其结构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条件: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
(3)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4)热传递的结果: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持续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注意:
(1)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传递温度,更不是传递某种热的物质。
(2)热传递是把内能由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不是由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
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两种方式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注意:做功不一定都使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做功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这要看物体消耗的能量是否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如举高物体时,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变成了物体的势能,并未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所以物体的内能就没有改变。
如何区别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
     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即内能的变化是由于内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引起的,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
    如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图甲)棉花燃烧表明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了,也就是说,筒内空气的内能增加了。在这一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图乙),表明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铁丝的内能增大,铁丝内能的增大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燃料的热值:
定义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物理意义 反映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物理量
单位 J/kg或J/m3(气体)
单位意义 例:干木柴热值1.2×107J/kg表示1kg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107J
性质 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 Q=mq 或Q=v·q
m代表质量,单位kg
q代表热值,单位J/kg
V代表体积,单位m3
Q代表放出的热量,单位J

热值概念的理解:
(1)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热值反映的是所有能燃烧的物质的一种性质,也就是说它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的大小。燃料的热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以及是否完全燃烧无关。

(2)“完全燃烧”的含义是烧完、烧尽,1kg的某种燃料,只有在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放出的热量才等于这种燃料的热值,若该燃料在燃烧时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比对应的热值小。
燃料及其燃烧
 能够燃烧并且在燃料时放出光和热的物质,叫做燃料。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释放能量,然后,转移到其他物体上或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供人们使用.
 说明:按照状态,燃料可分为固体燃料(如煤、炭、木材等)、液体燃料(如汽油、煤油、石油等)和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沼气等)。

分子:
(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由原子构成
(3)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10-10m做单位来量度。
分子的基本性质:
1. 分子很小,分子直径是10-10—10-9m的范围
2. 分子质量很小
3. 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4. 分子之间有间隔

有关分子问题的理解方法
明确: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③分子的直径很小,分子用肉眼看不到,凡是肉眼看到的一定不是分子。

例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B.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甜味,可分为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C.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它的大小大约有几十微米
D.以上二说法都不对

解析:分子是人们认识物质微观世界的一道大门,它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而分子则由更小的微粒——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因此选项A错,B对:一般分子的数量级是纳米,蛋白质的分子比较大,可以达到几十纳米,lμm=103nm,用微米形容分子显然不合理,因此C选项错。

答案:B


原子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原子结构:
卢瑟福在成功地进行了d粒子的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相继发现了原子核可以释放出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由此知道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所以原子的组成可表示为:

原子核相对原子来说,体积很小,但质量却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质子的质量为:1.6726×10-27kg
中子的质量为:1.6749×10-27kg
原子结构:
(1)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所带的电荷量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的电荷量都为e: 1.6×10-19C。

(3)整个原子通常呈电中性,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

(4)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有束缚作用。

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明确: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绕核旋转的电子小成,电子和原子核间存在正、负电荷的吸引力;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③原子的核式结构与太阳系类似。

例: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内的物质分布是均匀的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相似,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C.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在原子内是静止不动的
D.原子核南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解析:原子核占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似占很小的体积,所以原子内的物质分布足不均匀的,A项错误: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相似,B项正确;电子在绕原子核高速运动,C项错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D项错误。

答案:B


夸克: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质子和中子等微粒也有内部结构,它们是由一种叫做“夸克”的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见图)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航天器返回舱外表面的材料,具有...”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