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德国的动向最为敏感的历来是法国人,德法关系从来都是驱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从1870年到1945年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法国政治家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怎样使鲁尔钢铁基地不复为德国为所欲为地使用,……那就是组织一个煤钢联营的有限的联合来限制德国。     
    ——《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
    材料三  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有太多的“民族主义”,它们更多地着眼于本民族的利益,而不肯把欧洲的“共同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欧各民族之间在各方面的“同一性”还会增多,这是合乎逻辑的。纯粹的理性逻辑完全有理由预告,“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理性发展终有一天使“民族国家”的界限毫无意义。但是超越时空的逻辑取代不了现实的世界;今天看来,那仍不过是看不到边际的乌托邦。
    ——《20世纪的欧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具 
    体指哪三次战争?简述最后一次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
    大事件。(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欧洲的一体化和民族主义两者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德国的动向最为敏感的历来是法国人,德法关系从来都是驱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从1870年到1945年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 主要考查您对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欧洲联盟
  • 北美自由贸易区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欧洲联盟的建立:

1、原因:
(1)受苏联威胁,所以要联合御强 
(2)受美国控制,想要联合自强 
(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所以要联合起来,重振雄风。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5)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6)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3、意义:
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元的启动:

(1)1969年,欧共体正式决定把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2)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 
(4)2002年1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

1、原因: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过程:
(1)1988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签订; 
(2)1992年12月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3)1993年,签署了关于环保和劳工的补充协定; 
(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性质: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首次提出:
澳大利亚总理   霍克 
2、成立:
1989,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
12个成员国:美、日、加、澳、新西兰、韩国、东盟等 
3、1991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宗旨和目标:
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 
5、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6、1994年《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时间表:
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完全实现这一目标。1995年《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这一目标有了保障。
7、1993年,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西雅图召开,中国在会议上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提出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的十六字原则。 
8、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

中国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 
2、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外融资和经济交往与合作,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的进步化,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3、进一步完善我国外经贸管理体制,促进外经贸事业的稳步发展,这对于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有利于加强反恐合作,为本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和平与安全的环境。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德国的动向最为敏感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