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题信息:2011年专项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 主要考查您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万隆会议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万隆会议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国际上,两大阵营对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进行封锁、禁运;
有利形势:
(1)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2)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3)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4)新中国的成立。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目的: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2、国内形势:国内,新政权还不稳固,经济恢复任务艰巨。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任务:

打破封锁,为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创造条件。
从历史角度看:结束旧中国屈辱外交,开创独立自主的全新外交。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具有革命性,除旧布新,打破封锁,迅速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为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新中国为必须“一边倒”原因: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又称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于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是部分亚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国际会议,也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万隆(亚非)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2)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形成了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
万隆精神: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

“求同存异”方针:

提出原因 面对
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
②及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
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
含义 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共同愿望: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
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周恩来关于“求同存异”的方针,是求同而不模糊界限,存异而不放弃斗争。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体现了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也体现了周恩来高超的外交艺术。“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而鲜明的体现,因此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政策原则。这一方针后来也充分体现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
发现相似题
与“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