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共30分)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曰:“(歙县)弥望皆瓦屋,……草房绝少,屋多建楼,大家厅事极宏敞,梁用松,柱用杉柏与银杏,皆本邑产。墙用砖,铺地以石,或用砖及木板,一门颜雕刻,费辄数十百金。但天井小,少窗,光线黑暗,此其所短。……溪山清丽,居此者如置身画图中,故人人有不忍轻去其乡之意。”徽州民居雕饰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最具代表性的棠樾牌坊群,从两头到中间都按忠、孝、节、义排列,以“义”为中心。
    材料二 民国《歙县志》云:“屋庐之制,因居山国,木植价廉,取材宏大,坚固耐久,……”。                                               当地居民“处之以学,行之以商”。明《五俎》云:“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商人致富后,即返家“修祠堂,建园第,重楼宏丽”。
    材料三 《陶甓公牍》载:“旧建民房天井狭窄,光线黑暗,近年大为改观,士大夫之家,未有不高大门闾,明窗净几者。”晚近的徽派建筑风格中,加入了西洋的梯形窗、拱劵门,甚至以英文字母为装饰。绩溪上庄制墨名家“胡开文”家族,就遗留有西洋式的门楼。
    (1)根据材料一总结徽派建筑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二分析其成因。(16分)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分析近代徽派建筑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3)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徽派建筑风格变化的认识。(4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共30分)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一 清末徽州知府刘汝骥《陶甓公牍》曰:“(歙县)弥望皆...” 主要考查您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
(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
(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
(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趋势: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共30分)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历来为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