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判断题
    改错、辨析题(本大题有6小题,21—23题每小题2分,24—26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例】改错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答案:把“秦朝”改为“商朝”。
    小题1: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英国。
    小题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
    小题3:中国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的人是鲁迅。
    【例】辨析题: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声声慢 寻寻觅觅》。
    答案:不正确。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小题4:《海国图志》的作者是林则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小题5: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的电影。
    小题6:近代中国的报纸最初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

    本题信息:历史判断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改错、辨析题(本大题有6小题,21—23题每小题2分,24—26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例】改错题: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秦朝开始的。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 主要考查您对

经济形势的恶化

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全面整顿

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经济形势的恶化
  • 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全面整顿
  • 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某些成就

 经济形势恶化:
1967—1968年,在全国动乱、“全面内战”的局面中,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经济工作机构瘫痪,经济管理处于无政府状态;企业的规章制度被废弃,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交通运输阻塞,物资供应难以保证;市场供应紧张,日用消费品短缺。国家颁发的《工业七十条》被当做“管、卡、压”的旧制度受到批判,企业产品数量和质量下降,许多工矿交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恶化的表现
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革命的状态;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交通运输堵塞。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1966-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
 
1975年全面整顿:
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开始主持党中央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邓小平做了不少整顿工作。邓小平对铁路、钢铁工业、国防、农业、科技文化,军队等进行全面整顿。调动了广大群众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扭转了社会生活和经济工作的混乱局面,使1975年的形势明显好转。全国整顿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收到了极大鼓舞,国民经济也开始回升。更重要的是,全面整顿唤起了中国人民的空间觉醒,它实质上是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的系统纠正。


1975年全面整顿的实质:
全面系统上纠正“文革”的错误。
周恩来调整经济: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批判林彪时,他提出了批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积极进行解放区干部等工作,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到1973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复苏的局面。
曲折中前进:
文革时期经济形势恶化,“文化大革命”过程中推行了一整套“左”的政策,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和肆意践踏;科学文化教育惨遭蹂躏和摧残。由于周恩来、邓小平等的努力,以及广大群众、干部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经济建设仍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农业总产值保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完成,国防科技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成昆、湘黔、焦枝等铁路干线完工,南京大桥于1968年建成通车等。
发现相似题
与“改错、辨析题(本大题有6小题,21—23题每小题2分,24—26题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