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下面地理景观模式示意图,AB表示昏线,H1和H2分别代表当地对流层的高度,此时南极圈以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回答:

    (1)此时a角的度数          。北京时间是                    。(2分)
    (2)A、B两地对流层H1和H2厚薄关系是                     。(1分)
    (3)海洋C处此时气压中心的性质是         ,简述其成因                。(2分)
    (4)D处此时气候特点是                          。(1分)
    (5)请在下图中画出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2分)

    (6)该日,当太阳直射西10区的中央经线时,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为    。(1分)
    (7)若该日甲地(20,50)的昼长为10时47分,则乙地(20,130)的昼长为               。(1分)
    (8)请分析六个月后,下列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地区
    亚欧大陆东岸10~20之间地区
    非洲大陆东岸10~20之间地区
    气候
    特征
     
     
    主要
    成因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读下面地理景观模式示意图,AB表示昏线,H1和H2分别代表当地对流层的高度,此时南极圈以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回答:(1)此时a角的度数 。北京时间是 。(2分...” 主要考查您对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1、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①政治地图
含义: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
内容: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
变化主要原因: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冲突和国际竞争。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及其影响
大战原因:重新瓜分世界。
结果:协约国胜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匈牙利、芬兰、波兰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出现;英法衰落;美国兴起。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德日意结成轴心国集团;苏、美、中、英、法组成反法西斯同盟获得胜利。
战后:英法严重削弱,德国分裂、日本成为美国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20世纪60年代末解体。
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减弱。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分裂、苏联解体。
除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外,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二战后总体是和平局面
区域国际组织的建立: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等。
地区冲突和战争不断: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面地理景观模式示意图,AB表示昏线,H1和H2分别代表当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