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他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文件的出版,总计达6万多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华盛顿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而其核心是中国问题……它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它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材料三 “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战争等。
    ——岳麓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5分)
    (1)材料一中的“《凡尔赛和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1分)该和约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从而引发了什么运动?(1分)
    (2)材料二的“它”指什么?(1分)
    (3)材料三的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4)《参考消息》评出了2011年十大国际新闻,其中之一是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亚太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对此,中国怎样才能更好地捍卫国家利益?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本题信息:历史改错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他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 主要考查您对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国际联盟的建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 《色佛尔条约》和《洛桑条约》
  • 国际联盟的建立

巴黎和会:
1918年1月到6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还签订了同其他战败国的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定了一战后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是协约国一方的分赃会议。

《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


凡尔赛会议的实质:
帝国主义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赃会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各国:

凡尔赛体系确立后留下的主要矛盾:
1.战胜国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对德国的过分削弱导致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
2.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不均导致矛盾;
3.帝国主义国家和苏联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2.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3.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
4.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5.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巴黎和会的影响:

1.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严重破坏了德国的独立和完整,加重了德国人民的负担,激起了德国人民的仇视。
凡尔赛会议三巨头:

左起劳合·乔治,克里蒙梭,威尔逊
历时92年,德国终于将一战战争赔款全还清:
据德国《明镜周刊》2010年9月28日报道,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同时也是德国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的日子。届时,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按照一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德国政府需要支付2690亿金马克的赔款,相当于9.6万吨黄金。但到1929年,这笔赔款被减少到1120亿金马克,必须在59年内付清。从1924年到1930年间,德国被迫发行大量外国债券以筹集这笔巨额赔款。1929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德国于1931年暂停了每年偿付的赔款。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拒绝恢复偿还赔款。但在1953年的伦敦国际大会上,西德同意承担德国二战前发行的国际债券偿还责任。
按照伦敦大会规定,可以待德国实现统一后开始偿还赔款,只是要先行支付一笔利息。柏林墙倒塌后,德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此后德国开始偿还这些国际赔款,直到2010年10月3日还清最后一笔赔款。自一战战败后,德国历时92年才完全还清赔款。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会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举行。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巴黎和会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华盛顿会议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和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完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在华盛顿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五国海军条约》:

《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海军条约》于1922年2月6日签字。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从此终结,并使日本的扩军计划受到限制,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通常称为5:5:3:1.75:1.75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美国外交的又一胜利。

《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公约的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并赋予它以国际协定的性质,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华盛顿会议的实质:
巴黎和会的继续,帝国主义之间分赃不均的调整,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华盛顿会议只是帝国主义利益的局部调整,不能消除帝国主义间的矛盾。
《九国公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1.建立了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2.美国是此次会议的最大胜利者:取得了和英国同样的海军力量,又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势力;
3.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并没有解决矛盾的实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构图:

《色佛尔条约》:
1920年8月,战胜国同土耳其素丹政府在巴黎签订的和约。规定土耳其承认罕至和亚美尼亚独立,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划分给英国“委任统治”,叙利亚和黎巴嫩划分给法国委任统治,土耳其在欧洲大陆部分被希腊和意大利瓜分,黑海海峡为国际共管,土耳其军备受到限制。

《洛桑条约》:

洛桑条约,又称洛桑和约是于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与协约国之间签订的一份条约。在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的攻击后,新的土耳其政府拒绝接受之前签订的色佛尔条约。之后土耳其政府遂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签订洛桑条约。此条约确立了现代土耳其的疆域。土耳其虽然放弃了其在阿拉伯地区的领土和塞浦路斯,但保留了东色雷斯,同时取消了亚美尼亚的独立和库尔德的自治。1922年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大国民会议政府战胜英国和希腊侵略军,废黜土耳其国王,取得民族革命的胜利,迫使协约国放弃1920年强加于土耳其的奴役性《色佛尔条约》,并同意签订《洛桑条约》。该约承认土耳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土耳其民族独立斗争的重大胜利。
《洛桑条约》签订的意义:
该约承认土耳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土耳其民族独立斗争的重大胜利。
凯末尔革命示意图:

凯末尔革命与《洛桑条约》: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签订摩德洛斯停战协定(1918.10.30)后,面临着亡国的民族危机。英法意等国利用战胜国地位,开始实施大战期间缔结的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密约。1919年5月15日希腊占领伊兹密尔,使民族灾难空前严重。1919年5月19日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来到安纳托利亚,着手组织全民族的抵抗运动。1919年9月4~12日在锡瓦斯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参加的大会,正式成立了全国性的民族主义组织安纳托利亚和卢梅利亚保护权利协会,并选出以凯末尔为主席的16人代表委员会。同年底代表委员会驻地由锡瓦斯迁往安卡拉。从此安卡拉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
1920年初,奥斯曼帝国最后一届议会开幕。由于凯末尔及其支持者取得了议会中的多数,议会于1月28日通过了《国民公约》,重申埃尔祖鲁姆大会和锡瓦斯大会提出的领土完整、民族自由等精神,声明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废除特权条约。1920年3月16日英国军队占领伊斯坦布尔,驱散议会,接着又指使希腊侵占布尔萨、色雷斯等地。苏丹政府于同年4月宣布民族抵抗运动为非法,继而于8月10日签署了亡国的《色佛尔条约》。
1920年4月23日凯末尔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组成了以他为首的政府。同时确认“主权在民”的原则,宣布苏丹政府3月16日以后与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法令无效。在1921年1月10日和3月31日~4月1日两次伊诺努战役中,新建的土耳其军队击退希腊军队进攻。同年8~9月,在萨卡里亚河战役中土军粉碎了希军占领安卡拉的企图。1922年8月26日,土军对希军发动全面反攻,9月9日收复伊兹密尔,9月18日在安纳托利亚的希腊军队完全被肃清。1923年7月24日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1922年11月1日大国民议会决定废除苏丹制,从此结束了奥斯曼皇室长达600年的封建统治。1923年2月伊兹密尔经济大会通过《经济公约》,制定了发展民族经济的基本原则。同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土耳其政府进一步废除哈里发制,在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个新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在封建奥斯曼帝国的废墟上迅速兴起。
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于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的最高峰时期,联曾拥有58个会员国。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其存在的26年中,国联曾协助调解某些国际争端和处理某些国际问题。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更使国联丧失了坚定温和的支持力量,因此最终国联无从阻止国际纠纷,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各国矛盾的发展和激化,国联走向破产的境地,最后被联合国取代。
国际联盟的实质:
英法操纵的,为维持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1.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条件下,各国交往日益紧密;
2.国际背景:一战后,范战争的和平思潮兴起,需要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战后秩序;
3.提出: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主张建立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的作用:
1.为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一定的作用;
2.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为联合国的建立提供了经验;
3.为战后初期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
4.国际联盟建立在凡尔赛体系之上,为英法所操纵;
5.苏美等大国没有加入,缺乏权威性和普遍性。
国际联盟总部万国宫:

国际联盟的历史地位:
1.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政治组织,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2.作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国际联盟实际上被英法操纵,始终代表部分帝国主义利益。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它还被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