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底发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 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亿)与不同年份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单位:‰)变化组合示意图(下左图)

    材料二 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l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l00.00);不同年龄段构成变化见上右图(单位:%)。
    材料三2010年与2000年人口接受教育水平差异比较表(以10万人为单位)
     项目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2000
      35 701
      33 961
      14 032
      3 611
      2010
      26 779
      38 788
      11 146
      8 930
    (1)上述人口普查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的人口数量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                ;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得益于              ;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在于                            。(3分)
    (3)从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有哪些? (3分)

    本题信息: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于2011年4月底发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8分)材料一 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 主要考查您对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人口的自然增长
  •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的自然增长涉及概念:

1.人口: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2.人口出生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出生率=同期存活婴儿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x 100%
3.人口死亡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死亡率=同期死亡人数+一定时期内平均人口数x 100%
4.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n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历史轨迹:

1、 人类社会初期:
特点:十分缓慢
原因: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2、产业革命后:
特点:速度加快
原因:生产力发展和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长
3、“二战”后:
特点:迅速增长
原因:科技进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
人口增长随时间的不均匀性:

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人口增长模式:

1、概念:
又称人口在生产类型,反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人口增长处于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2、决定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的历程: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


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问题表现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策

发展中国家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不足、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

1、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2
、人口增长过快

(1)产生的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型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主要分析为什么死亡率下降,也可加人出生率高的原因。)

(2)带来的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伴发生的,分析时需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政策强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


3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1)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6,20051%抽样调查为118.58,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严重失调。

(2)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而且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影响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势必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构成极大威胁。

(3)产生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为的技术干预等。(另外,战争可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小,重工业发展可使其增高,轻工业发展可使其降低等。)

(4)对策: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宜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等。


世界人口图示优点及示例:


发现相似题
与“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