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列举题
    这里的山水美,这里的土地肥,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有智慧。请写出与下列说法相对应的安徽历史名人。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合肥人:___________________
    中法战争时期率军守卫台湾的皖籍名将:___________________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我党早期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安徽省模拟题历史列举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这里的山水美,这里的土地肥,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有智慧。请写出与下列说法相对应的安徽历史名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合肥人: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从“自强”到“求富”

《新青年》的创办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从“自强”到“求富”
  • 《新青年》的创办

 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治民族化,即资产阶级的民族取代专制独裁。思想文化现代化,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名称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性质 封建性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 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式机器生产
资金来源:国家
管理:封建官僚
产品:由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有浓厚的封建性
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
资金来源: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的形式筹集;
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管理:采取官商督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洋务运动:
1、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创办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
(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2、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3、失败的原因:
(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
(2)顽固派的阻挠。
(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4)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


《新青年》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并从上海迁到北京。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开始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复刊后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新青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的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后来,《新青年》迁到北京,主要撰稿人还有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大多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道思想。那时候,《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
《新青年》:

蔡元培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同意设立京师大学堂,官书局即并入其中。戊戌政变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至1902年才得恢复。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改为“北京大学校”,后来称“北京大学”。可见,北京大学的演变过程是始终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大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北京大学原先的名声并不好。京师大学堂初办的时候,学生都是在京任职的官员,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有听差,老师讲课时,要由听差通知:“请老爷上课了!”所以这个号称全国最高学府的京师大学堂被人戏称为“官僚养成所”。民国初期改为北京大学后,学生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仍把大学看成是“取得官吏资格之机关”,因此校内管理混乱,没有多少学术气氛;学生思想涣散,如此校风能否扭转,对蔡元培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蔡元培来到北大以后他制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也基于此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大胆和先进的。他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展。”他的“思想自由”,包括了让新思想能在北京大学得以传播;他们“兼容并包”也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为此,他聘请了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任教。
他亲自到陈独秀的居所邀请他到北京大学主持文科;请刚从美国留学回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京大学教授;请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请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授;还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瑮主持北京大学理科。这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发现相似题
与“这里的山水美,这里的土地肥,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有智慧。请...”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