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线以南以水田为主,作物一年一熟或两熟B.该线以北河流冬季结冰,影响...” 主要考查您对北方、南方地区
天津
东北地区
福建省泰宁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 |
地形 |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白山脉以及小兴安岭地区 |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
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植被 | 温带落叶阔叶林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耕地 | 旱地 | 水田 |
农作物 |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 | 水稻,油菜,甘蔗 |
熟制 |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 一年两到三熟 |
传统交通方式 | 以陆路运输为主 | 以水运为主 |
民居 | 房屋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 房屋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
工业区 | 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 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基地 |
其他 | 1月气温0度以下,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暖温带,半湿润区 | 1月气温0度以上,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 |
地区 |
分界(活动积温) |
地形 |
温度带 |
景观 |
土壤 |
农作物 |
耕作制度 |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
3200 |
山环水绕 平原广布 | 寒温带 中温带 |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 肥沃黑土 | 春小麦、大豆、甜菜 | 一年一熟 |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 大平原 大高原 | 暖温带 | 落叶阔叶林 | 黄土广布 | 冬小麦、棉花、花生 |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旱地) | |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 山地丘陵 | 亚热带 | 常绿阔叶林 | 贫瘠红壤 | 水稻、油菜 |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田) | |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 低山丘陵 | 热带 | 季雨林 | 砖红壤 | 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 | 一年三熟 |
天津:
天津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两岸,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的港口,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是中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天津地势以平原和洼地为主,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渐下降。天津地处北温带位于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是东亚季风盛行的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天津有12个市辖区,1个副省级区,3个市辖县,共有乡镇级区划数为240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和远郊区。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副省级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由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整合而成。位于天津东部沿海,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先后被写入中国“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滨海新区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临空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九大产业功能区。
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或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其与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
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旧为东三省管辖之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GDP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中国东北地区区位特征:
1、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的范围相当于中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东北地理中心在长春,长春也是东北(满洲)地理划分的中心原点。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经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抵鸭绿江畔。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和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
2、气候:
东北地区东北地域广阔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而西,降水量自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3、土地:
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47.3935万平方公里(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3.9176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6.875585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盛产煤,有多个煤矿。著名的有辽宁抚顺煤矿.
铁:著名的有辽宁鞍山钢铁厂。
石油:有著名的大庆油田和盘锦辽河油田。
金刚石
金矿:以黑龙江漠河一带的沙金最为出名。
森林资源: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产质均优。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淡水及海水鱼类。
东三省:
“东三省”狭义概念通常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省区域,就是通称所说的“东三省”或者“东北三省”。
“东三省”广义上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又称“三市一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
就原来行政区划划分之东北地区,为继承清朝之“东三省”(即奉天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国民政府之东北九省之划分。
东四省:
“东四省”,指1930年代,被并入满洲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旧热河省。
东北九省:
主条目:东北新省区方案
东北四省区:
“东北四省区”,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现已建立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由黑吉辽蒙四省区行政首长及各主要城市的负责人共同参加。
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
一、经济:
1、中国四大经济地理区
3、振兴中的主要城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两个经济带为主进行深入发展,分别是北起哈尔滨,中至长春、南沈阳、大连;另外一条则是辅助经济带,位于东北东部靠近俄罗斯,朝鲜以及日本海的一些城市:北起牡丹江向南延伸,途径延吉、丹东、锦州、葫芦岛南至大连。其中第一个经济带城市主要以重型工业为基础发展经济,第二个辅助经济带主要以边贸以及旅游业发展为主,以牡丹江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俄贸易,以丹东和延吉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朝鲜半岛的贸易,另外大连亦可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亦可作为一个重型的港口边贸城市发展双边贸易。其中牡丹江以及吉林省东部地区亦可发展旅游行业,例如:镜泊湖以及长白山等自然资源。
影响:
二、工业: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之一,著名的沈阳铁西区就在东北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三、农业:
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高梁,其农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有云“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
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
东北也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吉林黄金玉米带,其中长春平原(东北中部平原)被誉为“黑土地之乡”,东北农业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文化:
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还融合了满洲、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日本、俄国和朝鲜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东北方言在一些词汇上受满洲、日本、朝鲜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词汇方面,如“噶斯”(日语ガス音译,即煤气)、咧巴(俄语Хлеб音译,即面包)、笆篱子(俄语Пале的音译,原为栅栏,转意为监狱)等。饮食方面如对俄式食物和朝鲜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来文化的影响。
发源于东北农村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东北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是代表东北地区的一首民歌。
五、教育:
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事件表:
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遂亡。秦在东北地区设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
前37年,高句丽国建立。
698年,渤海国建立。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
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1269年,至元六年,元朝政府设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
1409年,永乐七年,明朝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
1616年,后金(后改为清)在现在的辽宁省中部建立。
1644年,清军入北京。明朝灭亡。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皆为中国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黑龙江成为界河。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闯关东移民潮开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898年,日本租借关东。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
1905年,日俄签订停战条约。
1906年,成立“满铁”。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1928年,发生皇姑屯事件。
1931年,柳条湖事件。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满洲国建国。
1934年,溥仪即位满洲国皇帝。
1945年,苏军入侵,日本战败。满州国崩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并与早一步接收的中共发生冲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泰宁县:
泰宁县,福建省三明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中段的支脉杉岭东南,居两省三地市交界处,介于北纬26°33′-27°07′,东经116°53′-117°24′之间,北靠邵武,东连将乐,南邻明溪,西接建宁,西北紧贴江西黎川。年降水量1725毫米,年均气温17℃。金溪上游杉溪为主要河流。名胜古迹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府邸,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辖2镇7乡,111个行政村,6个居民委员会。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畲、满、回、藏、苗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朱熹、李纲、杨时等古圣先贤曾在此授课讲学、著书立说,自古有读书尚学、崇文尚德之风;北宋时期更是科甲连第、人文鼎盛,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加之绕城而过的金溪与山东曲阜泗水同样西流的灵异,宋哲宗皇帝于公元1086年将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以示褒扬。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一、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
境内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端为丹霞地貌,东南侧为低山丘陵。
气候条件:
泰宁县属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性气候。春夏东南季风在武夷山脉东南侧受阻,形成雨季,一年雨量大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平均年降雨量为1766毫米。冬季西北寒流翻越武夷山脉,寒流下侵使泰宁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更冷。年平均气温17℃,最低-9℃,最高38.9℃,无霜期262天。
水文
金溪的三大支流——濉溪、杉溪、铺溪汇集于泰宁,除泰宁全境之水外,另有建宁全部、明溪西半部,以泰宁县及邵武、宁化、将乐部份地区诸多溪流之水也都流入泰宁。金溪在泰宁东南青州以上的集雨面积共达4758.4平方公里,容水流域面积达3219.02平方公里,是泰宁总面积1539.38平方公里的2.09倍。县境内及入县诸溪流年总流量共约46亿立方米。
泰宁境内河流众多,杉溪是泰宁境内最主要的支流。除此以外,还有构成金湖主要水源的流经河流:建宁的濉溪和明溪的铺溪。濉溪与杉溪在金湖的十里平湖处交汇,形成金溪河流域。湍急的众多溪流穿行于丘陵、山谷之间,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土壤
全县总土地面积为1539.38平方公里,折合230.91万亩。其中:耕地16.64万亩,占7.21%;林业用地187.36万亩,占81.14%;水域8.52万亩,占3.69%;裸露石山7.46万亩,占3.23%;住宅、公路及其它用地13.26万亩,占5.44%。以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占有总土地20亩,其中耕地1.46亩,林地17亩,水域0.74亩。
泰宁地表地质结构由岩浆岩、变质岩和陆相沉积岩三大岩类组成。岩浆岩多分布于县的西北与西南部,变质岩遍布东北、东南部、沉积岩多形成带状分布,后者成土母质有残积物、坡积物和冲积物三种,所形成的各类土壤计有红壤、红黄壤、黄棕壤、紫色土、草甸土、水稻土等6个土类、14个亚类、54个土属。
植被
泰宁县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据调查,已命名的种子植红军街物有154科、537属,1044种。种子植物的科、属、种中,被子植物有146科、554属、1022种,为全国被子植物科数的50.17%,属数的20.06%,种数的4.21%;裸子植物有8科、19属、22种,为全国裸子植物科数的72.73%,属数的55.88%,种数的11.58%。泰宁苔鲜植物也很丰富,蕨类植物有33科、56属、113种、占全国科数的63.46%,属数的27.45%,种数的4.35%。
泰宁县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热带的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林区。根据福建省植被区划,以建宁县的县林场经泰宁县大田至顺昌县的宝山为界,把泰宁境内植被划分为南北两区,在界南的梅口、下渠、大布、龙安及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典型的植被类型的建群种以甜槠、闽粤栲等占优势,有成片马尾松,但杉木林少;在界线以北的朱口、龙湖、上青、新桥及杉城和大田的一部分,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栋类阔叶林区,典型植被的建群种以苦槠,青冈栎等占优势,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
二、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泰宁有多种矿产资源,该县地质富畲伟晶岩矿。有白云母、钾长石、石英、高岭土、玛瑙、沸石、铌、钽等20多种矿物。煤、黄铁、硫铁等矿可供小型开采。金溪两岸砂金分布较为广泛,早在唐宋时期,该县垒际已设金场开采砂金。民国以来,不少江西人在金溪支流的城关北溪一带淘金。上世纪九十年代。何宝山金矿点已正式开采。该县高蛉土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
水力资源
泰宁县境大山环绕,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溪流纵横,落差较大,溪谷盆地成串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国家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全县有大河流73条,水利资源蕴藏量17.5万千瓦。除了国家已建成的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池塘水电站磊墓机容量3万千瓦的良浅水电厂外。还有县、乡、村集资建成的68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年发电量8.5亿千瓦时。至上世纪末。全县还有16条小支流,装机容量达5万千瓦时的水力资源有待开发。2000年开始出现了个人集资建小水电站的热潮。小水电站象雨后春笋出现在各小支流上。2004年初。全县小水电站已达100余座。
农业资源
泰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福建省重点林区。有耕地16.8万亩,人均1.36亩;林地185.78万亩,人均15.1亩;水域8.52万亩。是一个“八山一分半田半分水”的自然经济结构县。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烟草生产为辅,多种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全县森林蓄积量638.2万立方米,年总生产量40万立方米;毛竹产竹量为1816万根,森林覆盖率为75.9%。全县年产木材12.5万立方米,毛竹50 万根。各类水果12万吨。
渔业资源
泰宁是全省重点淡水渔业生产基地县。水域面积85200亩,其中可用于养鱼面积42617.26亩,人均0.41亩。全县鱼塘1491口。池塘面积1842·9亩。其中可养鱼面积1806亩;有大中小水库32座,总库容量57028亩,可养鱼40859亩; 特别是金湖水面宽阔,阳光充足,水库四月植被良好,上游有泰宁、建宁二县居民生活用水注入,土质较肥沃,为养鱼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此外,全县稻田可供养鱼面积达102117亩,是发展淡水养鱼的又一支生力军,形成了水库、池塘、稻田三个淡水养鱼的层面,全县人均淡水养殖面积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年产水产品1995年为5038吨,草鱼、鲢鱼、鲤鱼是当地传统养殖的鱼种。解放后,水产部门曾先后引进了不少优良鱼种。其中:广东鱼、荷包鲤、丰鲤、夏花鱼等邑_在泰宁定居繁衍后代,特别值得提到的是在金湖移殖的太湖银鱼获得成功,成为中国山谷型水库首创,填补了福建空白,也结束了福建淡水水域无银鱼的历史。
动物资源
泰宁山多林密,适宜各种野兽栖息和繁衍。常见的兽类有刺猬、麝、梅花鹿、黑麂、山羊、短尾猴等37种,因森林砍伐过量和乱猎乱捕,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有的珍贵动物越来越少,如:虎、豹、鹿等。泰宁常见的鸟类有4科36种,主要有野鸭、雁、鹅、鹰、斑鸠、麻雀、燕雀等; 爬行类动物有龟、鳖、鼋、壁虎、水蛇、眼镜蛇、五步蛇等17种;鱼类常见的有15 科51种,主要有青鱼、草鱼、金鱼、胡子鲶、黄鳝、泥鳅等。泰宁生态条件复杂,各种益虫、害虫众多。主要的害虫天敌有姬蜂、茧蜂、盲蜻、狼蛛、单蛛等十二科七十多种,害虫主要有跳蚤松毛虫、苍蝇、蚊子、飞虱、茶毛虫等二十科一百余种。
植物资源
泰宁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非常丰富,植被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可以划分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经济林、荒山草坡、人口培育植被等类型。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区:梅口、下渠、大布、龙安、杉城和大田的大部分属于南岭东部山地常绿槠类阔叶林区,有成片马尾松,以甜槠、闽粤栲为主,其余乡镇属闽赣山地丘陵常绿槠类、半常绿娄阔叶林区,以苦槠、青冈栎为主,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木林为主。主要植物为天然林木,有杉木、柳杉、水杉、马尾松、黄山松等75种;人工栽培林木有马尾松、杉木、黄杉松、雪松等29种;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淡竹斑竹等13种;花卉有牡丹、月季、山茶花、大丽花、荣莉等81种。野生牧草有小康草、五节芒、白茅等22属50余种;食用菌有野生红菇、梨菇、茶心菇等15种以及人工培育白木耳、黑木耳、平菇、凤尾菇等十种。泰宁也是中草药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县有野生药用植物167科,700余种。主要是黄连,吴茱萸、雷公藤、枸杞、茯苓、长叶榧、园叶泽泻、南沙参、半边莲、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威灵仙、夜交藤、夏枯草、益母草、金樱子、山药、山木香等。人工栽培中草药的基地基本形成,西洋参、黄连、生地、雷公藤、枸杞、茯苓等17种药材已成片种植,面积达数百亩,梅口的雷公藤生产基地闻名福建省。
人口
泰宁于战国末出现闽越族人口,五代十国时,五代时闽王派尚书左仆射邹勇夫镇守归化镇时,人口仅百余户。邹勇夫率部广纳流众,开荒垦织,保境息民,人口随经济发展迅速增长。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泰宁始建归化县。到北宋元祐元年改归化为“泰宁”县名。从东汉末开始,北方战乱频繁,中原地区几次大量移民福建,所以泰宁各姓的祖先多数来自中原。宋代,泰宁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发达,人丁兴旺。元祐元年(1086),有3万户149700人,为泰宁人口最多的时期。元代全县人口锐减为40329人。明永乐十年(1412)人口仅27149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之后,随着社会稳定,至道光九年(1829)全县人口回升达88041人。民国12年(1923)又降至67408人,至民国38年泰宁人口仅为47260人。1953年全县人口总计50261人,至1958年达56471人,自然增长率年均13.6‰。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实行计划生育。1987年人口达114315人。2003年达12.68万人。其中城区人口3.8万。
福建省泰宁县小结:
地理位置:
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
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为世界地质公园。
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独特的自然景观:
丹霞地貌
三大自然奇观:
水上丹霞
洞穴博物馆
峡谷大观园
泰宁县在福建的位置:
“泰宁”名称的来历:
泰宁在周代为七闽地,战国属越,汉初属闽越国,唐朝以前,泰宁地区的属地多有变化。唐乾元二年(759年)在今泰宁置归化镇,南唐中兴元年(958年)设归化县,为泰宁首次置县。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宋哲宗赐“国泰民安”中“泰民”谐音“泰宁”为县名,始称泰宁县。此后,属地无大的变化。
与“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地理差异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