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

    材料二 共同体的目标就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成员国经济政策的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以及成员国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1)材料一反映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出材料一中,欧共体最初的成员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共体成立后,产生了何作用?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怎样的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亚杰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材料二 共同体的目标就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成员国经济政策的接近,在...” 主要考查您对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第三次科技革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 第三次科技革命

欧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欧洲联盟条约》(也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国际组织,现拥有28个会员国。欧盟是世界上最有力的国际组织和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在贸易、农业、金融等方面趋近于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而在内政、国防、外交等其他方面则类似一个独立国家所组成的同盟。


欧洲一体化特点:
1.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2.货币一体化:使用单一货币──欧元。
3.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4.欧盟国家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二战后的欧洲联合:
1.背景:
(1)经济:战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2)政治:消除战争的威胁,彻底消除法、德两国的矛盾;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必   须联合提高政治地位。
(3)历史因素:西欧各国在文化和价值上有认同感。
2.欧盟的发展历程:
(1)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
(2)欧洲共同体(1967);
(3)《马斯特里赫条约》(1991);
(4)欧盟成立(1993);
3.欧盟的性质: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4.欧盟成立的影响:
(1)有利于欧洲的经济发展,能有效的取消区域内贸易和资本流通的汇率风险,降低区域内的交易费用,使商品、资本、人员、服务往来更有效益;
(2)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的概念,促进欧洲走向联合;
(3)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4)对世界的格局产生影响,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战后德国发展迅速的原因:

1.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2.政府积极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干预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3.注重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4.联邦德国人民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5.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参加欧盟的主要国家:

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任务是在提高生活水平和保证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的份额与其经济需要相称;保护和维护环境。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它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和联盟国家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建立起来的。于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开始办理业务。同年11月15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但在经营上有其独立性。任务是向成员国提供货款,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研究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研究扩大基金组织的作用,提供技术援助和加强同其它国际机构的联系。
3.世界银行(IBR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俗称,它是一个国际组织,其一开始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其资金来自成员国交纳的基金和世界银行债券。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1955年以后,日本进入快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战后日本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同点:
1.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2.美国的经济扶植;
3.利用高科技成就发展新兴工业;
4.发展外向型经济;
5.积极发展教育,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科技人才;
6.坚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二战后日本发展的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落后因素;
2.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3.制定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4.积极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5.美国在朝鲜、越南战争的特需订购以及战后扶植。

日美关系演变:
1.60年代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2.70年代建立政治伙伴关系;
3.90年代建立军事伙伴关系。
日本工业分布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定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通常也是指计算机时代或者数字时代。它是指在现时代,个人都有能力去自由传递信息,以及实时获取信息的这种特征,这在过去是很难或者不可能做到的。它和数字时代以及数字革命的概念有关。它是从工业化派生的的工业化革命的这种传统工业经济转变为以信息管理为主的知识经济,亦即信息化社会。

原子能科技:

原子能又称“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时释放的能量,如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时所释放的巨大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在医疗卫生、食品保鲜等方面的应用也是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太阳能、风能等高新技术。
1、特点:
(1)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融合,同时产生多个边缘学科。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广泛应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影响:
(1)社会生产力发生飞跃。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
(3)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同时造成一些环境污染。
(4)社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科技发展带来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促使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和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
(5)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现在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实力,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


广州大亚湾核电站外景:


原子弹爆炸瞬间:

神舟号飞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飞船。神舟号飞船是采用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神舟号飞船与国外第三代飞船相比,具有起点高、具备留轨利用能力等特点。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草原上。迄今为止,神舟飞船共发射10次,杨利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神舟5号),王亚平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神舟10号)。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