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题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革命与改革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 ]A、推翻各国的封建统治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C、确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维护资本主义的...” 主要考查您对光荣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光荣革命意义:
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美国独立战争含义:
指1775~1783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3、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
4、导火线:1773年12月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北美独立战争的进程: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战争的开始。
1775年5月: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大陆会议成为战争的领导机构)
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宣布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1781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战争的转折。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获得真正独立。
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美国军民的顽强抗战。
2、华盛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3、是正义的战争,得到法国等国际进步人士的帮助和支援。
北美独立战争性质和历史意义:
性质: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又是资产阶级革命(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历史意义:
国内:
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②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际:
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英国的压制、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1763年,英国以财政亏空1.4亿英镑的代价打赢了七年战争。英国统治集团处心积虑要把战费支出转嫁到北美殖民地人民头上,同时企图通过高压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迅速激化。
1763年10月,英国颁布英王敕令,禁止殖民地人民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这是为了限制殖民地的扩大,以利于英国的控制和征税。
1764年,英国颁布“食糖条例”,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高税并严格管理糖和糖浆的贸易。同年英国还颁布“通货条例”,禁止北美殖民地发行纸币和用贬值的殖民地纸币偿还宗主国债权人的债务。
为镇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保证关税收入,英国在北美殖民地驻扎了正规军1万人。而为了转嫁驻军开支,1765年英国又颁布了“印花税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的一切新闻报纸、小册子、执照、商业文件和合法文书,甚至毕业文凭,都必须加贴印花,也就是都必须付税,违者受罚。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印花税的高潮,是殖民地人民抗英斗争的转折点。“自由之子”“通讯委员会”等反英群众组织先后在各地出现。人们抵制印花税的征收,捣毁税局,焚烧印花税券,将英国税吏游街示众。英国政府被迫废除了印花税条例。 从1766年起,英国又多次颁布了唐森条例(唐森是当时英国的财政大臣),规定征收自英国输入殖民地货物的入口税;规定英国关税税吏有权闯入殖民地任何民房、堆栈、店铺,搜查违禁品及漏税的走私货物;解散纽约和马萨诸塞的议会,因为它们敢于反抗英国;等等。波士顿商人领导了全殖民地的抵制英货运动,1768年至1769年,英国输入殖民地北部的贸易总额由136.3万英镑,降至50.4万英镑。英国政府不得不废除了唐森条例。
促使第二届大陆会议宣布独立的主要原因:
1、英国坚持武力镇压政策,调3万兵力到北美,宣布大陆会议所有成员均为叛国者。这从根本上打消了北美人民的和解幻想,使他们不得不从独立中寻找出路,也迫使出席大陆会议的保守派分子必须采取新的立场。
2、潘恩《常识》的出版,在动员殖民地人民同英国实行彻底决裂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3、华盛顿坚持包围并攻克了波士顿,增强了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战争胜利的信心。
4、在各界人民的推动下,到1776年上半年北美已具备了独立的条件。各殖民地都成立了革命议会,在它下面设置安全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王家政府纷纷瓦解。大陆会议在实际上也扮演了中央政府的角色,附设了类似财政部、外交部、商业部和海军部的机构。
5、争取外援的需要。大陆会议派赛拉斯·迪恩去法国谋求援助。法国表示只有北美断然宣布独立,才能援助它,并与之结成联盟。因此,宣布独立有助于取得法国的援助。
《独立宣言》阐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
1、关于平等的理论。平等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平等,每个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都有权利直接或间接参加国家管理。二是经济上的平等。
2、自然权利说。即人一生下来应该是自由平等的,这些权利不是创世主或权威的恩赐,而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因此是不可剥夺或割让的。这一学说提高了人民的地位,承认了个人的尊严,从理论上摧毁了专制主义存在的基础。宣言发展了洛克自然权利学说,用“追求幸福”代替“财产权利”作为人们的自然权利。它打破了否定现世生活而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或天堂的宗教观念,指出人活着不是为了受苦,而是为了追求幸福,而促进人民的幸福是政府的重要目的。
3、人民主权学说。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是服从人民意志的,是为了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的。
4、人民革命权利的理论。宣言以自然权利论和人民主权论为基础,指出:既然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然权利,一旦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人民权利,并成为祸国殃民的压迫者且不可救药时,人民就有权举行革命或起义推翻它,不管这个政府是封建专制的,或曾经是民主的。
然而,它所阐明的自由平等原则,只停留在字面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它只能成为资产阶级的护身符。
法国武装援助北美:
北美进行独立战争,需要得到外援,首先争取的对象是法国。1776年3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于1775年5月)派遣杜安到法国去,9月,又派富兰克林出使法国,请求援助。当时法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在18世纪前期和中期两国所进行的殖民地掠夺战争中,英国几乎把法国的势力完全逐出北美,从法国手里夺取了加拿大。但是法王路易十六害怕援助北美会刺激本国的革命运动;同时,独立战争初期,美军失利,所以法国对美国的政策踌躇不定,只秘密地输送一些军火供给北美。1777年10月,英军在萨拉托加大败投降,战争情势发生变化,同时法国又恐怕英国胜利之后,将使法国丧失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于是在1778年2月同美国订立美法同盟条约,正式参战。
法国波旁王朝:
通常指波旁家族在法国建立的王朝(1589~1792年,1814~1830年),因其祖先爱马主教的封地在波旁堡而得名。1589年,波旁王朝开始统治法国,国王为亨利四世,继任者先后有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路易十六于1792年被推翻,法国废除君主制。1814年拿破仑一世的统治垮台,反法联军进入巴黎,决定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六之子路易十七已死)。1824年路易十八死,由其弟查理十世继位。1830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波旁复辟王朝告终。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是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1792年9月22日,由国民公会通过法案,废除王权,建立法兰西共和国。历经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党的督政府、拿破仑为首的执政府等阶段。1804年5月18日拿破仑称帝,为第一帝国取代。
雅各宾派:
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1789年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
派别 | 时间 | 代表阶层 | 权力机构 | 措施 |
君主立宪派 | 1789.7—1792.8 | 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 | 制宪议会 立法议会 | “八月法令” ; 《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
吉伦特派 | 1792.8—1793.6 | 工商业大资产阶级 | 立法议会 国民公会 | 实行普选制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取得瓦尔密大捷 |
雅各宾派 | 1793.6—1794.7 | 中小资产阶级 | 国民公会 | 结束封建制度;实行恐怖政策;全国动员法令 |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是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尤其是采矿业、冶金业出现了拥有4000多人的大规模的企业,且具有近代工业性质。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封建统治却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广大农村依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全国关卡林立,政府对工商业不断提高税收。生产关系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经济基础。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的革命就成为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尖锐的阶级对立使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革命前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全国居民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僧侣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在这两个等级之外的统称为第三等级。前两个等级是掌握统治权的特权等级,他们占有全国2/3的土地,但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无权,在经济上承担着国家的全部赋税。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尤其是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分享政治权力。这种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革命具有随时爆发的可能。
3、封建王朝的财政危机,为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和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创造了条件。
18世纪的法国,由于统治者的挥霍无度,由于对外战争的耗费(1774-1789年,援助美国反英),使法国财政赤字猛增,到1789年国债已达45亿锂,年付出利息已同全年财政收入相近,法国财政濒临破产境地。财政危机极大地削弱了专制统治的力量,并成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4、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充分准备。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对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1、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对法国社会的改造:
大革命爆发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在人民的支持下掌握了政权。君主立宪派通过制宪会议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和措施,从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法国旧制度进行了改造。其具体表现是:
①在政治上,宣布废除封建制度,取消教会和贵族的封建特权。
②在经济上,没收教会和逃亡贵族的财产,取消关卡,规定一切公民和财产都应纳税。使大批属于封建贵族和教会的土地,都转移到资产阶级手中,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③在法律上,发布《人权宣言》,把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和"天赋人权"等观念,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从而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1791年颁布了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从而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为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君主立宪派当权期间,通过立法手段,从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三个方面,对法国社会进行了初步改造,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预定目标。从这个意义说,君主立宪派对大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统治期间国内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国外有普奥军队的武装干涉,且因王党势力出卖情报,导致战场上失利,致使法国和法国革命处在危急之中。人民对其统治不满而再度起义,君主立宪派的统治结束。
2、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对法国社会的进一步改造。
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把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推上了历史舞台。吉伦特派当权期间,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的残余,改造法国社会。具体表现在:
①实行普选制,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取消了按财产享有公民权的规定。
②召开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的决议。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了路易十六。
③颁布新的土地法,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农村中按户分配公有土地;无偿废除“没有领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权利。
吉伦特派在废除君主制、创建法兰西共和国、进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农民的封建义务上,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使法国大革命大大前进了一步。但吉伦特派在共和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不能暂时限制和牺牲自身的利益,其统治被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所推翻。
3、雅各宾派统治时期的革命措施和作用
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把雅各宾派推上了历史舞台。由于当时法国内外形势的紧急,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革命的措施:
①颁布法令,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宣布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地价在十年内付清;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无条件地废除贵族、地主的一切封建权利。从社会改造的角度看,这一举措使资产阶级对法国社会的改造达到了彻底的程度;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举措造成了此后法国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不利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从当时的形势看,这一举措对于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扭转当时法国所面临的严峻局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颁布全面限价法令,遏制商人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投机行为,使经济上的混乱局面得到一定克服。这是一种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作法,是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③通过关于惩治嫌疑犯的法令,坚决镇压各地王党势力的叛乱,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但这一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是违反法制的。
④发布总动员令,宣布祖国处于危急状态,征集大量青年入伍,从而打退了外国干涉军,使共和国的危机得以解除。
雅各宾派在危急关头掌权,采取一系列革命措施,扭转了局势,化解了危机,挽救了革命,其功不可没。但雅各宾派在危机消失后,未能及时终止恐怖政策的实施,违背了历史的发展潮流,这是导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统治垮台的根本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规模)
2、人民群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群众)
3、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摧毁、动摇)
4、具有世界意义.为各国树立榜样(世界)
拿破仑统治法国:
1、对内政策
背景:
督政府的统治导致法国革命成果危在旦夕。
内容:
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②经济上:改革财政,建立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发展。
③法律上:重视法制建设,注重依法治国。公布《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④文教上:重视科学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
2、对外政策:不断的对外战争。
早期战争:拿破仑帝国与反法联盟的多次战争
后期战争:拿破仑力图建立一个欧洲大陆体系,扩大战争,进攻西班牙、俄国等国。
认识拿破仑发动的对外战争:
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多次打垮欧洲反法同盟,客观上起到了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复辟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封建君主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这些同家的封建统治秩序,因此具有进步的一面。但法国对外战争也有与英俄争霸和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人民的一面,特别是随着法国日渐强盛,欧洲列强对法国的威胁日益减小,其战争的侵略性和争霸性就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
1、由于欧洲人民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的觉醒,和长年战争使国内矛盾激化。
2、由于拿破仑雄心变野心,他对权利和荣誉的无限欲望。
3、由于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超过资本主义势力。
君主立宪派的统治(1789.7.14-1792.8):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始于1300年腓力四世时。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召开,故不定期。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各有一票表决权。路易十六时,财政危机严重,到1789年国债已达45亿锂(法国货币单位),年付利3亿锂以上,而国库年收入仅3.2亿多锂,举债无门。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于1789年5月举行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当于两个等级的名额(第一、二等级各300人,第三等级600人)。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提出按人数表决,三个等级一起集会等建议,在遭到拒绝后,6月17日,宣布单独组成国民会议。经过斗争,又于7月9日改组为制宪会议。国王于7月11日罢免内克,并密调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的反抗。7月14日,巴黎人民爆发武装起义。三级会议的召开,遂成为革命的导火线,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第三等级在三级会议上的斗争: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按传统方式,三个等级分别开会,表决时每个等级只有一票,这样,虽然第三等级的代表人数是第一、第二等级每个等级人数的两倍,但也无济于事。国王和特权等级只要求解决财政问题,而不提改革,于是,第三等级的代表同他们发生了冲突。6月17日,第三等级自行组织国民议会。6月20日,国王派人封闭会场。国民议会的代表们在一个网球场集会,并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绝不解散。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至此,法国资产阶级形成了反封建的纲领,他们要将法国改造成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推行各种合理的改革。6月23日,国王召开“御前会议”,明确要维持现状,国民议会的代表抗命留在会场中继续开自己的会,一些自由派贵族也参加进来,重申了网球场誓言。6月24日,大部分教士代表也加入了国民议会,接着一些贵族代表也加入进来。路易十六只好在27日让全体特权等级代表都加入国民议会。7月9日,国民议会正式改称为制宪议会。
巴黎人民进军凡尔赛:
1789年8月27日,制宪议会通过的《人权宣言》没有得到路易十六的赞同,同时路易十六还拒不接受议会作出的关于取消封建权利的一些决议。当时,巴黎物价上涨,面包十分缺乏,社会动荡,人心浮动。1789年10月5日,一群巴黎妇女由于缺乏面包,组成了队伍,涌向国王路易十六居住的凡尔赛。一路上,她们高喊着“到凡尔赛去”的口号,一路上,不断由妇女加入,也有男子参加进来,人数越来越多,渐渐地队伍变得浩浩荡荡。到达凡尔赛以后,她们冲进制宪议会的会场,第二天早晨又冲进王宫。迫于群众的声势,路易十六只好携带家小返回巴黎。两天后,制宪议会也迁到巴黎。
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
法国出现的情形引起了欧洲封建君主们的不安,1791年8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封建君主扬言,法国如果不恢复王权,解散议会,欧洲各国的君主都将出面保障法国的君主体制。同时,法国的逃亡贵族们也活动频繁,他们在德意志和比利时等地聚集起来,招募军队,准备反攻。这时,俄国、瑞典、西班牙和撒丁等国的封建君主们都表示支持这些旧贵族。面对国内严峻的形势,法国立法议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一部分议员主张对反对法国革命的欧洲君主开战,他们认为,这些君主国既对法国革命的既得成果是一个严重威胁,同时也是造成恐慌不安、破坏商业流通的祸害;通过战争打击这些暴君,可以迫使各国承认法国革命,同时为商业流通打开渠道。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鉴于法国在军事上准备不足和军队中原贵族军官较多,不宜急于开战。此时,路易十六和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希望外国能干涉法国革命,他们写信给普鲁士、奥地利、俄国、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的君主们,呼吁他们干涉法国革命。1792年春天,路易十六任命了主战派组阁。不久,法国对奥地利和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贵族军官很多投敌或向敌人通风报信,法军屡遭败绩。7月,欧洲反法军队侵入法国境内,法国革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立法会议通过决议,宣布“祖国在危急中”,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保卫祖国。法国人民群情激昂,几天内,巴黎就有一万五千多人应征入伍,各地纷纷组织义勇军,会聚巴黎。马赛人民组织起一支516人的义勇军,高唱《莱茵区军歌》向巴黎挺进,这支歌后来以《马赛曲》而闻名,成为法国国歌。8月初,有消息说,普奥联军司令发表了恐吓性宣言,他说:如果法国国王、王后和整个王室受侵犯,将对巴黎进行“军事惩罚并全部毁灭,处死暴徒以惩其罪行”。巴黎人民非常愤怒,更坚定了推翻封建王朝的决心。广大人民组织起来开始对王室进行监视。由于立法会议没有作出推翻王室的决定,8月9日晚,巴黎圣安东郊区的人民首先开始起义。次日晨,巴黎48个区中的28个区的代表来到市政厅集会,以多数区的名义宣布废除旧的市政府,建立新的巴黎公社(公社是法国传统的一种城市自治权力机构,巴黎公社即是巴黎的市政府;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取得自治权的城镇就称为“公社”),任命了新的国民自卫军司令。国民自卫军很快打败了由瑞士雇佣兵组成的王宫卫队,占领王宫。路易十六如一只丧家之犬,跑到议会请求保护。慑于武装群众的压力,立法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国王暂时停职,召开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这样,法国一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结束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雾月政变:
1798~1799年,英国和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们组织了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军虽然在意大利打败了加入反法同盟的一些意大利小邦国,但是,却在其他地区遭到了俄奥联军的沉重打击,法军败退到莱茵河左岸。同时有四万多名俄英军队在荷兰登陆,法国本土又面临着遭入侵的危险。于是,督政府不得不实行了一些紧急措施,起用了以前雅各宾派的一些成员,并进行大规模的征兵,为了解决军事费用,还向富人发行强制公债,并对流亡贵族和反革命分子的家属实行人质法。人们看到了督政府的无能,同时也深恐雅各宾时期的恐怖重来,一时间,法国各地人心惶惶,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此时,旺代郡又发生了保王党的叛乱,法国形势真是雪上加霜。资产阶级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督政府也想依靠军队来克服眼前的危机。督政府原来选中了茹贝尔将军,但不巧茹贝尔在8月15日阵亡了。这就给拿破仑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此时,拿破仑正带兵远征埃及,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关注法国国内的动态。他的弟弟吕西安·波拿巴一直在向他通报巴黎的消息。他在获悉巴黎的情况后,立即离开在埃及的法国军队,渡过地中海,于10月9日在法国登陆,18日即赶到巴黎。拿破仑显赫的战功使他立即成为在困境中的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拉拢对象。拿破仑同老奸巨猾的督政官西哀士勾结起来,密谋夺权。11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和19日,在资产阶级政客和一些军官的支持下,拿破仑发动了政变。他首先得到了巴黎军队总司令的职务,然后,由于他提出的修改宪法的要求被拒绝,他带兵强行驱散了议会两院。此后,拿破仑纠集一小部分屈从于他的议会代表,通过决议,把政权交给三个执政官:拿破仑、西哀士和另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罗歇—迪科。拿破仑开始掌握政权。历史上把这次政变称为雾月政变。
与“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革命与改革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