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化学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点燃后闻气味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
    C.加入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
    D.用过滤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本题信息:2009年澄海区模拟化学单选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点燃后闻气味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区别食盐水和蒸馏水C.加入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D.用过滤...” 主要考查您对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过滤

硬水和软水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物质的除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 过滤
  • 硬水和软水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 物质的除杂
有机物: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除外),简称有机物。

有机高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纤维素、塑料、橡胶等。
                                      
                                                【有机高分子模型】

有机高分子材料:
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
(1)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简称合成材料。

常见的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其特点:
1、棉花: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含量高达90%以上。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用它制成的衣服具有耐磨并能在高温下熨烫,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和穿着舒适的优点。

2、羊毛:羊毛主要南蛋白质构成,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织物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

3、蚕丝:蚕丝是蚕结茧时形成的长纤维,也是一种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蚕丝质轻而细长,织物光泽好、穿着舒适、手感滑顺、导热性差、吸湿透气性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丝织物的国家。

4、天然橡胶:天然橡胶是指从橡胶树上采集的天然胶乳,经过凝同、干燥等加工工序制成的弹性固状物。天然橡胶是一种以聚异戊二烯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是(C5H8)n,其成分中91%~ 94%是橡胶烃(聚异戊二烯),其余为蛋白质、脂肪酸、糖类等非橡胶物质,是应用最广的通用橡胶。

过滤定义:
利用介质滤除水中杂质的方法。

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过滤的方式很多,使用的物系也很广泛,固-液、固-气、大颗粒、小颗粒都很常见。
在推动力或者其他外力作用下悬浮液(或含固体颗粒发热气体)中的液体(或气体)透过介质,固体颗粒及其他物质被过滤介质截留,从而使固体及其他物质与液体(或气体)分离的操作。


过滤归纳:

过滤的原理 其中一种能溶于水,另一种不能溶于水,则可以先把它们充分溶于水中,再进行过滤分离
制作过滤器 把一张圆形滤纸连续对折两次,得到一个四层的扇形滤纸,然后再用手捏住最外面一层滤纸展开,便得到一个一边是一层,另一边是三层的滤纸,用少量水润湿一下,把它贴在漏斗内壁上即可。
用到的仪器 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等
过滤装置
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有: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没有气泡为准,可加快过滤的速度;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使过滤不充分;
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丽;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失败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②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收集滤液的烧杯不洁净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常用一种规定的标准来衡量,这个标准是:把1L水里含10mgCaO(或相当于10mgCaO)称为1度。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1)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滴在水里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或不产生泡沫的是硬水

(2)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检验硬水和软水。水加热煮沸时,有较多沉淀的是硬水,不产生沉淀或者产生沉淀较少的是软水。

硬水的软化:
就是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常用煮沸法,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实验室常用蒸馏法,蒸馏法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蒸馏瓶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②加热时,应在烧瓶中放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③装置气密性良好
④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使用硬水造成的危害:
饮用水中含有微量的钙、镁成分,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水中含太多的钙、镁成分,对生活和生产都有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不仅浪费肥皂,而且会在织物上积有肥皂跟钙、镁反应后生成的沉淀,不容易洗干净,还会使纤维变脆、易断。
②硬水有苦涩味,长期饮用硬水会使人的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和腹痛。
③锅炉用水硬度太大,会产生水垢,这会大大降低锅炉的导热能力,造成燃料的浪费。另外,当水垢爆裂脱落时,会造成炉壁局部受热不均,易引起锅炉爆炸。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工业生产软化水的重要方法之一。离子交换法的原理: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聚合物,带有相应的功能基团(一般情况下,常规的钠离子交换树脂带有大量的钠离子),当含钙、镁离子较高的硬水经过离子交换树脂时,离子交换树脂即可以释放出钠离子,其功能基团与钙、镁离子结合。这样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下降,水的硬度降低,硬水即可被软化为软水。离子交换法的流程为:工作(即交换)、反洗、再生、清洗四个过程。

溶液的酸碱度及表示方法
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通常用指示剂来测定。
2. 溶液的酸碱度:指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表示。
3. pH的范围:0—14
   溶液酸碱度和pH值的关系

 溶液的pH值  溶液的酸碱度
 <7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
 =7  中性溶液
 >7  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大)
(1)呈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溶液呈酸性,但属于盐溶液;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呈碱性,但它也是盐溶液。
(2)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试纸。

pH的测定方法:
测定溶液pH通常用pH试纸和pH计。其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具体操作为:测定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

改变溶液pH的方法:
溶液的pH实质是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大小的外在表现。改变溶液中H+浓度或OH-浓度,溶液的pH就会发生改变。

方法一加水:只能改变溶液的酸碱度,不能改变溶液的酸碱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地接近于7。
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pH由小变大并接近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大于7(如下图所示)。

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pH由大变小并接近于7,但不会等于7,更不会小于7(如下图所示)。
 

方法二加酸碱性相同,pH不同的溶液:原溶液酸碱性不会发生变化,但混合后溶液的pH介于两种溶液之间:

方法三加酸碱性相反的溶液: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可能等于7,若加入的溶液过量,原溶液的酸碱性就会与原来相反(如下图所示)。

pH值测定时的注意事项:
①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还可能溶解pH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

②不能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再进行测定。因为将待测溶液滴到用水润湿后的pH试纸上,其溶质质量分数将变小。

③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一般为整数。

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重要意义:
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
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于7的土壤中生长;
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
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身边一些物质的pH: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杂)
1. 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巾的各组分分开,并将物质恢复到原状态。
(2)提纯和除杂: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物质。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二者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的,但分离比提纯的步骤要多,因为各组分均要保留,绎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中各组分经转化而分离后还要复原为原来的组分物质提纯和除杂过程中经常用到分离操作,二者有时又密不可分。

2.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
(1)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要求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但在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可和保留物质应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2)“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中的少量Fe2(SO4)3应选用BaCl2而不应选用Ba(NO3)2,否则发生反应3Ba(NO3)2+Fe2(SO4)3==3BaSO4↓+2Fe(NO3)3溶液中又增加了Fe(NO3)3.
(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便于分离。
(4)不污染环境:即耍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5)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常见除杂的方法: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O2(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O2或CO2或H2(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
Cu(含CuO),Fe(含Fe2O3):高温下与H2或CO反应
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
CaO(含CaCO3):高温煅烧(CaCO3分解成CaO和CO2)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Ca(OH)2(含CaO)加足量水
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盐酸或CuCl2):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NaCl溶液(含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Na2SO4溶液(含CuSO4):加适量 NaOH 溶液

酸、碱、盐溶液的除杂技巧:
1.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2SO4溶液中的NaOH:可选用稀H2SO4溶液为除杂试剂(2NaOH+ H2SO4==Na2SO4+2H2O)、除去KCl溶液中的 K2SO4:可选用BaCl2溶液为除杂试制(K2SO4+BaCl2 ==2KCl+BaSO4↓,过滤除去)

2.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阴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阳离子不共存的阴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BaCl2:可选用 Na2SO4溶液为除杂试剂(BaCl2+Na2SO4=BaSO4↓ +2NaCl,过滤除去).再如除去KNO3溶液中的AgNO3:可选用KCl溶液为除杂试剂(AgNO3+KCl=AgCl↓ +KNO3,过滤除去)。

3.被提纯物质与杂质所含阴离子、阳离子都不相同时,应选取与杂质中阴、阳离子都不共存的阳、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CuSO4:可选用Ba(OH)2溶液为除杂试剂[CuSO4+Ba(OH)2= BaSO4↓+Cu(OH)2↓,过滤除去]。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两种主要的方法,即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实际上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通过综合法来进行。
(1)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馏,结晶
方法 适用范围 举例 注意事项
过滤 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粗盐提纯 ①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
②必要时要洗涤沉淀物
结晶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性质来分离提纯物质 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物 ①一般先配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
②结晶后过滤,分离出晶体
蒸馏 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石油的分馏 ①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加沸石(或碎瓷片);
③冷凝管水流方向

(2)化学方法
除杂方法 除杂原理 应用实例
化气法 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而除去 除Na2SO4中的NaCO3,可加适量稀盐酸
NaCO3+H2SO4==Na2SO4+CO2↑+H2O
沉淀法 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适量的BaCl2
Na2SO4+BaCl2==BaSO4↓+2NaCl
置换法 将杂质通过置换反应而除去 c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加过量的铁粉
CuSO4+Fe==Cu+FeSO4
溶解法 将杂质溶丁某种试剂而除去 除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适量稀盐酸,再过滤
CuO+H2SO4==CuSO4+H2O
加热法 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除CaO中的CaCO3可加热
CaCO3CaO+CO2↑
转化法 将杂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主要成分 除去CO2中的CO,可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CO+CuOCu+CO2

(3)综合法
在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时,采用一种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目的,而要采用几种方法才能完成,这就是综合法。综合法主要有三种:
①物理方法的综合:主要是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方法的结合:
②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时,通常需加入多种试剂除去(或分离)不同的物质。
③物理与化学方法的综合:当某物质所含杂质不止一种,且有能用物理方法除去(或分离)的杂质时,首先应考虑用物理方法除去一种或几种杂质,然后再用化学方法除去其余杂质。

(4)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①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②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保留物质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③先考虑物理方法,再用化学方法。

常见的混合物类型及分类与提纯的方法见下表:
混合物类型采用的方法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固—固混合 可溶—可溶 结晶 把杂质变成沉淀、气体等除去
可溶—不溶 过滤 ——
不溶—不溶 把杂质变成可溶物除去
固—液混合 过滤 ——
液—液混合 —— 把杂质变成沉淀,气体或被提纯物
气—气混合 —— 把杂质变成固体、溶液或被提纯物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点燃后闻气味区别羊毛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