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如图9所示,日本沿海岸遭受由地震引发的特大海啸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此次地震,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核电站机组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有关这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常常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我们人耳能够听到这种声波
    B.核电站主要是利用核的聚变进行发电的
    C.核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海啸对建筑物的损坏是因为具有较大的内能
    魔方格

    本题信息: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如图9所示,日本沿海岸遭受由地震引发的特大海啸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此次地震,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 主要考查您对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能源家族: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核能,裂变,聚变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 能源家族:化石能源,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物质能,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 核能,裂变,聚变
超声波和次声波:
知识点 频率范围 特点 利用与危害
超声波 高于200000Hz 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利用:①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和成像:②超声处理,如进行加工、清洗、焊接、乳化、粉碎、脱气、医疗、种子处理等
次声波 低于 20Hz 传播过程中衰减少,波长较长,能绕过障碍物;传播距离大,强大的次声波破坏性大 利用:预报俞风、地震和检测核爆炸危害:对建筑物有很大破坏性,能震裂建筑物甚至使建筑物摆动,对人体有危害,当人处在 2~10Hz次声波环境中时,会产生失明、恶心、神经错乱等症状

示波器和波形图:
     借助示波器,人们可以更加准确地找出不同声音的区别。如图所示,先用麦克风接收声音,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中,通过示波器的处理就能在示波器的荧光屏上显示出与声波相对应的图形,即波形图。

   
     在波形图中,波峰(波谷)出现的个数的多少,表示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对应着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波形的具体形状反映了声源发声的特色。
   
     从物理角度看,乐音是声源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也有规则;噪声是由声源没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其波形图杂乱无章,没有规则。
补充:把声音显示出来。声音信号通过话筒,可以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一种叫示波器的仪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



能源
1. 定义: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叫做能源。石油、天然气在燃烧时可以提供能量,它们是能源。水流和风可以提供能量,它们也是能源。
说明:能源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与转移过程,但不能说能源就是能量
2. 能源分类
类别 常规能源新能源 新能源
一次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生物质能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 核能
二次能源 煤气,电力,酒精、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沼气
说明:同一种能源可属于不同的能源类型,例如水能既属于一次能源,也属于可再生能源,还可以是常规能源,这是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划分的。
(1)从其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
②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如电能。
(2)从能源是否可再生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质能。
②不可再生能源: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
(3)根据能源利用的早晚,又可把能源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①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人类已经利用了多年的能源叫常规能源。
②新能源: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是人类近期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4)按生成年代分为化石能源和生物质能。
①化石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②生物质能:南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木材、草类、肉类等
核能和获得核能的途径:
核外电子:带负电
1.原子结构
2.核能: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存一起,一旦使原子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3.目前获得核能有两条途径:核裂变、核聚变。

核裂变:
1.核裂变:把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称为核裂变。
2.核裂变的原理——链式反应:原子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的核能。如图:
 
3.应用:原子弹、核电站的能量都来源于核裂变,下图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图。


核聚变(热核反应)
1.核聚变是产生核能的另一种方式。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反应。
2.如图所永的是氘核和氚核结合成为氦核的聚变过程。这种核反应也伴随着释放巨大的能量。
3.利用核聚变反应也能制造核武器。氢弹就是利用核聚变原理制造的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还要大的核武器(如图)。

4.核聚变需要超高温度,因此核聚变也被称作热核反应。在太阳中,发生的就是热核反应。

核电站及核反应堆:
1.构成核反应堆是产生核反应的装置,是核电站的核心。核反应堆一般由铀棒(核材料)、减速剂、控制棒、冷却剂、热交换器和屏蔽物(水泥)等组成(如图)。


2.原理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核材料在反应堆内部发生核反应产生热量;用石墨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减速剂使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减速以提高核裂变的效率;控制棒的下部为阻挡中子的材料,用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如果希望加快反应速度就把控制棒拉出来一点,希望降低反应速度则推进控制棒;冷却剂在反应堆中循环以将热量带入热交换器;水在热交换器中被加热成为蒸汽以输出用于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发电。

3.能量转化过程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蒸汽轮机的机械能→电能。

4.提示原子弹和核反应堆巾发生的都是核裂变,它们的区别是:原子弹爆炸时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加控制的;而通过核反应堆,可将链式反应的速度加以控制,使其平稳地释放出大量核能。
发现相似题
与“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如图9所示,日本沿海岸...”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