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辨析题
    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炎帝和皇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林寺是中国内地第一座佛教寺庙。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许慎《说文解字》构字法的说明,“林”是一个会意字。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月考题历史辨析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炎帝和皇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华夏之祖(炎帝战蚩尤,黄帝——人文初祖,尧舜禹的“禅让”、大禹治水
  •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
  •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黄帝:
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华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生于有熊(今河南郑州市)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大华夏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后炎帝族战败,和黄帝族融合,成为了后来的华夏族的祖先。

禅让制:

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这里特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相传黄帝之后的尧、舜、禹时期,他们采用推举的办法选出部落联盟的首领,这种方法在历史上称作“禅让”。


氏族公社的特点:
1、氏族内部实行禁婚,因此族外婚是氏族公社形成的条件和基本标志。
2、氏族全体成员必须属于同一祖先、同一血缘集团,相互间存在血亲关系。
3、每一氏族均有特定的名称,有共同的信仰,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和民主制,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抚育后代。
4、每一个氏族既是一个生产单位,也是一个消费单位。


远古传说和史实的联系与区别:
远古传说不等于史实。远古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是经过人们整理、加工而成的,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史实是真实可靠的,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两者之间存在着联系,远古传说中在某些方面蕴含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氏族公社晚期社会状况:
氏族社会晚期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再是以氏族为单位,而是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单位,氏族的作用日益削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劳动产品除用于消费之外有了部分剩余,氏族内部产生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开始产生。由于人们占有的私有财产的多寡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原始平等性逐渐消失,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阶级对立关系逐渐形成。 几个氏族公社组成一个部落,以后又发展成部落联盟。父系家族有族长,氏族有氏族酋长,部落有部落首领,部落联盟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一般采用民主的方法推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选举贤能有德者担任。这种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到阶级社会产生前夕,这种制度逐渐遭到破坏,首领的继位方法实际上是在激烈的争夺中进行的。

原始社会瓦解的步骤:

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今天的汉字也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卜辞:
商朝王室将占卜结果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成为一段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称为卜辞,甲骨卜辞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称钟鼎文。

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


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从殷墟出土的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从甲骨已被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示、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很多字都是汉字的雏形。这些都是说明了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和汉字的对照表:

殷墟:
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佛教:
当今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由中亚传入我国内地。因为佛教主张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时就能得到幸福,因为有利于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佛教很快受到的提倡和扶植。东汉明帝时,派使臣去西域求佛法,并请来两名高僧到洛阳传教,并修建了白马寺。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道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的结合,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允许各地建立道观。

佛教的传入:
(1)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2)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3)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佛教传入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的原因:
佛教提倡转世轮回,宣扬人的今生只要忍受苦难,来世就能得到幸福。故而封建统治者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钳制人民的思想,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封建统治。

道教的兴起: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是张陵,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道教的影响:对我国思想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洛阳白马寺:
 

《太平经》:
《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自食其力。东汉末年,道教派别有张角传授的太平道,张陵、张鲁祖孙传布的五斗米道。传张角得到异人传给的《太平经》,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也为黄巾起义做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五斗米道。五斗米道信徒入道,只需出米五斗。张鲁在汉中二十多年,信徒众多,成为汉末一支很有实力的割据势力。


发现相似题
与“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