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某河流入海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示意图(左图)和深水航道整治后示意图(右图),右图中南北导堤和丁坝是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措施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在航道整治中,南北导堤和丁坝的主要作用是
    [     ]

    A、加强河床流水沉积作用
    B、加强河床流水侵蚀作用
    C、降低沉积物平均半径
    D、降低水流速度
    2、在施工测量中、海拔数据的获得主要依靠
    [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本题信息:2011年浙江省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某河流入海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示意图(左图)和深水航道整治后示意图(右图),右图中南北导堤和丁坝是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措施之一。据此回答1~2题。1、在航道...” 主要考查您对

河流的综合开发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河流的综合开发
  •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田纳西河、长江为例):

1.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1)防洪
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造成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2)发电:长江三峡段位于我国地势从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量大。建成后将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长江流域特别是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不中。修建三峡水电站对于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有重要意义
(3)航运:三峡工程的兴建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川江航运条件。水库建成后,险滩淹没,水流趋缓,航道加深加宽,从而使航道的通过能力提高,运输成本可降低1/3
(4)三峡工程对中下游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三峡水库提水流往丹江口水库,再引水到华北)以及库区水产养殖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2.百万移民及其安置

(1)移民安置任务的艰巨性(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因落后,特别是人多地少,产业劳动力容量低,使移民环境容量不足,这是移民安置遇到的最大困难
三峡地区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加上人们的风俗习惯和乡土观念,给移民安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和障碍
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可能会留下闹返迁的后遗症,成为影响地区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2)移民安置条件
三峡地区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环境容量(从宏观、库区移民结构、土地资源三方面分析)
三峡移民大多可以就地后靠、就近安置,这是三峡移民的一大特色
三峡工程建设周期长、使得安置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工作有足够的时间从容进行
三峡移民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国的支援。对三峡库区移民,国家首次实行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
(3)开发性移民
过去水库移民长期沿袭按被淹没的实物量,向移民一次性发放赔偿费的做法。由于没有帮助移民开发新的生产出路,等赔偿费用完,移民的生活往往仍没有着落,从而产生种种问题和矛盾。
开发性移民也就是通过发展经济来安置移民,即除去一次性补偿外,移民投资作为开发资金,因地制宜地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发展经济、广辟生产安置门路,拓展环境容量,对移民迁建后的生产生活安置作全面安排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1)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中下游:
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
调节局地气候。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等

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
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
水库可能诱发地震,并使库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加;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
三峡的自然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等

(2)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一是不可逆转的影响,但仍可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淹没耕地、文物古迹、水生生物
二是影响较大,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问题、泥沙问题等
三是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水库地震、陆生动植物的影响等

(3)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总的来说,三峡景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奇峰秀色还在,峭壁陡岩尚存。建成后还会出现新的景观。
通过迁移重建、原地保护、开发新的旅游区等加以保护。

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 :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CPS)是利用卫星星座来获得地面某点经纬度和高程的系统,是当代航天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陆、空设施进行高精度定位和导航的要求,于1994年建成了以定位、导航卫星为依托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所发射的空间定位信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因此可以对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点、任一物体进行全天候的精密三维定位和导航。


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1)全球,全天候工作。
(2)能为用户提供连续、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密时间,不受天气的影响。
(3)定位精度高:单机定位精度优于10米,采用差分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和毫米级。
(4)功能多,应用广:随着人们对GPS认识的加深,GPS不仅在测量、导航、测速、测时等方面取得更广泛的应用.而且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


(1)GPS卫星星座
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l+3)GPS星座。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各个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度。
(2)地面监控系统
对于导航定位来说,GPS卫星是一动态已知点。星的位置是依据卫星发射的星历——描述卫星运动及其轨道的参数算得的。每颗GPS卫星所播发的星历是由地面监控系统提供的。
卫星上的各种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及卫星是否一直沿着预定轨道运行,都要由地面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地面监控系统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颗卫星处于同一时间标准——GPS时间系统。这就需要地面站监测各颗卫星的时间求出钟差。然后由地面注入站发给卫星,卫星再由导航电文发给用户设备。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监控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
地面监控系统
监测站—获取GPS数据,并将数据送至主控站。
主控站--控制、调度卫星。
注入站—将主控站的改正参数等注入每颗卫星。
(3)GPS信号接收机
组成:GPS卫星接收机
GPS数据处理软件
任务: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高度截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的信号,实时地计算出测站的三维坐标,甚至三维速度和时间。


GPS的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应用

野外勘测

测绘领域

地形图测绘、地壳变形测量、大坝和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等

资源勘查

GPS为快速、高效地确定资源分布范围、估算储量和可开采量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GPS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和陆地资源调查。其中,海洋资源调查包括海洋石油资源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等,陆地资源调查包括森林资源调查、草场资源调查、耕地资源调查等

现代交通

汽车出租、物流配送

利用GPS对车辆进行跟踪、调度管理,选择最优路径,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乘车和送货要求

海洋航运

利用GPS为远洋船舶导航,指导船舶进港、离港

民航

利用GPS指导驾驶员精确着陆,科学引导和安排飞机进港、离港,提高机场利用效率

旅游

游客随身携带GPS接收机,可以随时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行走速度和方向,不会迷失方向。需要在野外宿营时,还可以借助GPS接收机快速找到合适的宿营地,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科学研究

地质学研究、生物学研究、海洋学研究、全球气候研究、水文学研究等,都把GPS作为重要的定位手段

军事

目前,GPS广泛应用于作战指挥,紧急搜救,军用舰船导航,军用飞机导航,火炮,地空导弹精确制导等领域。在快速、机动、精确的现代化战争中,GPS正全方位地发挥着作用


发现相似题
与“读某河流入海口深水航道整治前示意图(左图)和深水航道整治...”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