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具体内容是
    [     ]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具体内容是[ ]A.建立4个经济特...” 主要考查您对

经济特区的建立

对外开放的扩大(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国有企业的改革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中国加入WTO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对外开放的扩大(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 国有企业的改革
  •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南方谈话
  •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 中国加入WTO
经济特区:
所谓的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的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的特就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最早选择深圳创办经济特区的原因: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是最早经济特区。
1.深圳等地的优越地理位置,靠近港澳台,便于发挥对外窗口的功能。
2.福建广东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对广大华侨回乡发展经济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港澳台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加强了与它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济关系的紧密性。
4.面向南海或台湾海峡,交通便利,尤其是水运极为通畅。

经济特区建立的意义: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训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对外开放的目的,步骤,成效

1、目的:
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步骤:
第一步开始: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第二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三步,建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环渤海地区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后增设上海浦东开发区)。
第四步:内地。
3、成效:
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深圳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
上海浦东原本只是“一片农田菜地”,1990年后中国政府进入“开发浦东”的实质阶段,浦东成为上海经济的引擎,亦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地区面貌日新月异。而先进的国际物流港口,航空运输、铁路轨道运输、城际高速路共同建构水、陆、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体系,使浦东距世界仅“一步之遥”。

上海浦东新区开发的历史意义:
从国内方面来看,首先,浦东开发开放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从区域性试验转入了全面展开和深化的阶段。其次,以它的开发开放为重要契机,中国的制造业开始经历从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迅速转型,并实现了国家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从国际方面来看,首先,由浦东开发开放而引发的先进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的集聚,使它能代表国家水准去参与当代国际分工和产业竞争。其次,浦东的开发开放,为振兴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提供了路径和舞台,使上海能不断强化其综合服务功能,并代表国家利益去参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世界级城市间的竞争。


上海浦东新区: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以往的放权让利、政策调整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的阶段。大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有益探索。

国有企业的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 。
2、主要内容:
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改革开放后用来描述其经济形式的官方术语。由1992年,邓小平到深圳南巡时确立。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收入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整个社会分配是按劳分配为基本形式。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原则是按资分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维护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1992年,面对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到了一个由初期到中期的关键时刻。当年,邓小平到南方各省视察,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谈话,指出改革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的意义,市场与计划的辨证关系(不是判断社会性质的标准),这有利于解放全国人民的思想,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基础。
(2)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规定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指出我过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南方谈话: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
2、时间:1992年初。
3、含义: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统称“南方谈话”
4、内容:
(1)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提出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5)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5、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074人。代表5900多万共产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会议还通过了中纪委的工作报告,选举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十五大:
时间:1997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
1.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2.指出邓小平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高举邓小平主义不动摇。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
3.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和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1)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他又为党的第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1992年,党在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1997年,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总部设在新加坡。它在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始设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经济体。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
1.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时间:
2001年10月21日
3.地点:
上海
4.主题:
“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5.内容:
(1)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
(2)通过了《上海共识》。
(3)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
6.意义: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或世贸;英语:WorldTradeOrganization,简写为WTO)是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得到执行的一个国际组织,前身是1948年开始实施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秘书处。世贸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现任总干事是帕斯卡尔·拉米。截至2013.3.2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59个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是众多贸易协定的管理者,是各成员贸易立法的监督者,是就贸易进行谈判和解决争端的场所。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其成员间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绝大多数,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原因:
(1)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从自身发展需要来看,加入WTO,融入世界,发展本国优势,对外开放,可促进祖国的发展;
(2)从全球化的发展来看,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其它区域的合作,是发展的途径;
(3)加入WTO,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促进世界的和平、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2、时间: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多哈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中国并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3、意义:
(1)加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了我国经济利益。
(2)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扩大出口贸易和引进外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3)有利于国民总值的增长和扩大就业门路。


发现相似题
与“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1978年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