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不包括
    [     ]

    A.调整充实
    B.瞎指挥
    C.高指标
    D.共产风
    本题信息:2011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不包括[ ]A.调整充实B.瞎指挥C.高指标D.共产风” 主要考查您对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的调整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大跃进运动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国民经济的调整

大跃进运动:
1958-1960年全国范围里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5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运动逐渐停止。


大跃进运动的特点: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

大跃进运动:
1、形成原因:
(1)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2)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
(3)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4)国内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后,开明人士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2、表现:
(1)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并开始大办人民公社,有的虚报水稻亩产65127公斤。
(2)工业方面,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坏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3、影响:
“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大跃进时期宣传画:
 

人民公社制度:
“大跃进”期间创造出的一套政治和社会管理组织形式。1958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将高级社合并为大社,受到毛泽东肯定,后来被统一称为人民公社。其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人民公社制度没有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1.一“大”二“公”规模大,在全国农村盛行,把农民的一切全部收归公社所有。
2.把农、工、商、学、兵结合在一起,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3.强化自给型经济。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区别:
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农村建立的标志;人民公社的特点为“一大二公”,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人民公社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办人民公社超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觉悟的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人民公社食堂(吃饭不要钱?前提是把所有东西交出来!)
 
八字方针: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内容是:要调整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要巩固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并使其向纵深发展;要以一部分投资来充实一些部门的生产能力,使其成龙配套,以便收到更大的经济效果;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这个方针改变了“大跃进”以来的高指标,高速度的做法。但是对于急于求成的“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彻底清算。

七千人大会 :
1962年1月至2 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部队的负责人共7000多人。会议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踏踏实实地、干劲十足地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并对前几年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错误,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这次大会对于统一全党认识,加强党的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年严重经济困难:
1、背景: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国民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2)从1959年起,连续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3)苏联背信弃义,突然中止与中国的合作,并让中国偿还债务。
2、时间:1959年-1961年

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1962-1965年
2、措施:
(1)1960年冬天开始,党中央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并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3、作用:
鼓舞了全党全人民,从1962年起,经济发展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七千人大会:

1957~1966年十年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1957~1966的十年中,党和国家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的失误,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建设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许多教训。主要是:
1、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能因为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而离开经济建设这个重点,更不能搞“以阶级斗争为纲”。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把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放在切实可行和留有余地的基础上。不能单凭主观愿望,片面追求高标准、高速度、高积累,或用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办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某种变革。不应离开生产力的现状,轻率地改变生产关系。1958年,由于过分夸大了变革生产关系的作用,在高级社还没有巩固的情况下,就急忙向人民公社过渡,由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结果破坏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出现了连续三年的困难,受到了经济规律的惩罚。
4、要使经济持续稳步地发展,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特别要处理好积累和消费,农、轻、重,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等重要经济比例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经济建设和文教及其他建设的比例关系,使其保持协调、均衡的发展。对于比例失调现象,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只有不断地进行小调整,才能避免大起大落,保证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三年“大跃进”期间,由于片面强调积累,强调了国家基本建设,忽视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其他事业的发展,结果使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5、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真正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不能夸大敌情,把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来处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6、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反对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也要反对和防止无人负责的现象发生。
在这期间,由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不断发展。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这是一个极为深痛的教训。
发现相似题
与“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不包括[ ]A.调整充实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