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问答题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请举例说明我国古代的重要水利建设成就。(一例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汉时期,我国开始种植很多新的 农作物,如葡萄、胡桃等。它们是经哪条道路传入内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还非常善于总结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一部农书?该书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前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对此你可以提哪一些宝贵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福建省期末题历史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请举例说明我国古代的重要水利...” 主要考查您对

都江堰

郑国渠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

丝绸之路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都江堰
  • 郑国渠
  • 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灵渠
  • 丝绸之路
  •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都江堰: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它代表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示意图:


知识拓展: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区以西的岷江上游。
是在战国末年,由时任秦国蜀郡郡守的李冰及其子主持建造的。它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唯一以无坝引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水利工程,具有引水灌溉、防洪排沙以及水运、城市供水的多重效用。
整个工程可分为渠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渠首又由鱼嘴(分水堤坝)、飞沙堰(泄洪排沙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项主体工程以及金刚堤、人字堤等附属建筑组成。
两千多年来,由于都江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位置示意图(汉代时期):


郑国渠的修建背景: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却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秦长城:
公元214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打败匈奴后,为防止其再次南下,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灵渠: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地区,下令开凿灵渠,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通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对匈奴和南越的战争的的意义:
对匈奴和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海南,北到辽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的政权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秦长城:


 



丝绸之路: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开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产生的实质:
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民间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的特点:
江南开发迅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的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南方少数民族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集中在北方,南方的战争多为统治阶级内部,为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5、南方优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蕴含了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6、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影响。“永嘉南渡”不仅是北方百姓的南移,北方的士族大姓,甚至是晋朝政府的南移,也为江南的发展带去了大批人才。
7、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的流民组要集中在荆州和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及岭南等地,为了重建家园,求得安定的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经济开发愿望。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含义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教材中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江南。

《齐民要术》:
北魏末年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其中系统的总结了6世纪以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简介:
《齐民要术》全书10卷,共92篇,集周秦至北魏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全书内容丰富。包括了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好蔬菜作物的栽培,果树的培植和嫁接。畜禽的饲养和医治,食品的加工和储藏,以及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其中许多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如果树的嫁接,果树的熏烟防霜法,葡萄的冬季埋蔓法等。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