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五年级语文

首页
  • 判断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奶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可以缩句为“奶奶打动了我”。    (    )
    2.“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 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是设问句。    (    )
    3.“全班同学加倍努力,争当讲文明、懂礼貌”是个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    )
    4.“妈妈叮嘱我上学过马路要小心”是个表示连续动作的句子。    (    )
    5.“这芝麻点大的事哪用得着领导亲自处理”是个比喻句。    (  )
    本题信息:2010年专项题语文判断题难度较难 来源:张荷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奶奶语重心长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我”可以缩句为“奶奶打动了我”。 ( )2.“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 主要考查您对

缩写句子

理解句子

修辞方法

句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缩写句子
  • 理解句子
  • 修辞方法
  • 句式
缩写句子:
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原句比缩后句子内容要丰富、具体,但缩后句子比原句简练、概括,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的主要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也可以做为检验较复杂的句子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缩写句子时注意事项:
1.缩写后的句子要保留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型也不能改变。如“哥哥的发型很漂亮”。应该缩写成“发型漂亮”。如果缩写成“哥哥漂亮”。就错了,因为它改变句子的原意。

2.把句子中的修饰词语,即所谓的枝叶尽可能全部去掉,不能去一点,留一点。如“他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事情的详细经过。”应缩写成“他讲述了经过。”如果缩写成“他向大家讲述了经过。”或“他讲述了事情经过。”都是缩写不彻底,不完全,不能算正确。但有些特殊句子又不能把所有的“枝叶”都删掉。如“我班同学陈玉梅的妈妈原来就是我的邻居王叔叔的妹妹。”应该缩写成“陈玉梅的妈妈是王叔叔的妹妹。”如果缩写成“妈妈是妹妹”就成了笑话了,所以,什么样的枝叶要全部去掉还要视句子内容而定。

3.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时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如“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缩成“我没有找到包”。如果把“没有”去掉,就变成“我找到包”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就大错特错了。

4.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和宾语后面的“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如果去掉可能会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如“平静的水面霎时漾起了一圈圈波纹”。可以缩写成“水面漾起了波纹”。再如“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可以缩写成“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缩写句子的步骤:
1.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意。
2.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
3.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着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缩写句子的技巧:
1.“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蝴蝶飞走了。”
2.“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
这句话就缩写为“人们呼喊起来。”
3.“得”后补充说明也删去:
如“海力布着急得没办法。”中“没办法”是对“着急”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它也要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海力布着急。”
4.数量词语照样删:
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中“一座”这个表示数量的词语可删去。
这句话缩写为“罗丹塑了女像。”
5.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写句子。
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这句话就是讲“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就可以缩写为“铁球落下来。”


理解句子:
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理解句子:抓住关键词,联系文章的内容,背景,找到背后的意义。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找到在文章中的指深一度的意思。

理解句子的具体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词乍起来似乎矛盾,但它们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继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本来就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⒊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⒋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⒌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的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领导好。


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
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
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
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语气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句式:
一个句子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来组织,这个模式称为句式。
1、基本句式: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2、特殊句式:被字句 把字句 反问句 设问句 肯定句 否定句
句式分类:
句子依据用途或语气分类,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说明一件事情,表示陈述语气的句子,叫陈述句。
提出一个问题,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或者希望中国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
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叫感叹句。
句式变换:
1、陈述句与被(把)字句的改写:
把陈述句改成被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接受动作的词调到句首,另上“被”就成了被字句。
将陈述句改成把字句,就是将句中表示动作的对象移到表示动作的词前面,加上“把”即成把字句。在变换句式时必须保持原句的意思。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改写: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
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拉圾箱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3、肯定名改写成否定句:
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例如,“人人都都遵守课堂纪律。”可以改写成“没有一个人不奠定课堂纪律。”改写后句子的肯定语气要比原来的句子更强。
改写时要注意:双重否定是表示进一步的肯定,所以必须用上两个表示否定的词,也就是“否定+否定=肯定”。如果只用一个否定的词,句子意思就完全相反了。

4、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改写:
我们在写话或写作中,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例如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是直接叙述的句子。如果要改成转述的句子,就可以改成“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子里什么也没有看见。”
改写时应注意三点:一是改换人称,将对话中表示“谁”的人称代词改成“他”或“他们”是必动标点,将冒号改成逗号,双引号去掉是适当地调整词语,使句子通顺。

5、因果句式的改写:
因果句式,是按事物的原因和结果关系来写的。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先因后果,二是先果后因。因果句式中,原因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结果只能是一个。
改写时,可以用关联词,也可省支其中一个关联词,甚至不用。但原意一定要保持不变。

6、改变名中词语的顺序:
例如“宝塔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可改写成“在夜色中,宝塔山显得更加雄伟。”两句都讲宝塔山雄伟。“在夜色中”作为一个附带成分起修饰作用。虽然句式改变了,但作用仍是相同的。

发现相似题
与“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1.“奶奶语重心长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