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化学

首页
  • 填空题
    (16分)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在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一定量的浓盐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B.用广泛pH试纸测量Na2S溶液的pH时,得pH=10.5
    C.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后,即可注入标准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D.电解盐酸溶液后(盐酸过量),再通入一定量HCl气体时,电解质溶液可恢复到和原来一样
    (2)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方程式:                                                                  
    (3)向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铝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离子反应总方程式为:                                                             
    (4)25℃时,向0.1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减小,主要原因是(填序号)                
    A.氨水与氯化铵发生化学反应
    B.氯化铵溶液水解显酸性,增加了c(H+)
    C.氯化铵溶于水,电离出大量铵离子,抑制了氨水的电离,使c(OH)减小
    (5)室温下,如果将0.1mol NH4Cl和0.05mol NaOH全部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假设无损失),                                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比OH多0.05mol。

    本题信息:化学填空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6分)(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室在配制FeCl3溶液时,先将FeCl3溶于一定量的浓盐酸中,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B.用广泛pH...” 主要考查您对

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因素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弱电解质的电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因素
  •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
  •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1)温度:由于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故升高温度,将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2)浓度:对于同一弱电解质来说,浓度越小,离子相互碰撞结合成分子的机会越小,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就越大。因此,加水稀释溶液会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电离出的离子的总量增加,但离子浓度是减小的。
(3)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的离子的强电解质则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4)化学反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可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
以醋酸归纳为例:

电离度:

溶液中已电离的分子数占弱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比称为电离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浓度的条件下,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到了电离平衡状态,叫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的特征:

(1)等:
(2)动:的动态平衡
(3)定:条件一定,分子与离子浓度一定。
(4)变: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发生移动。
发现相似题
与“(16分)(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结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