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
    的影响较大。
    (2)从1985年到2000年,该区域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该地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大力发展之时,发达国家部分地区却很早就出现了城市郊区化,即逆城市化现
    象,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08年0111月考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极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分析,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较大。(2)从1985年到2000年,该...” 主要考查您对

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

城市化动力

城市化进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城市区位因素
  • 城市化的表现及标志
  • 城市化动力
  •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区位因素: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代表性的城市)

自然因素

影响的结果

影响原因

地形 平原 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美国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带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平原;圣弗朗西斯科—圣迭戈城市带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分布在中部平原
高原 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高原地区,气候较凉爽,如巴西的城市多数分布在巴西高原
山区 城市多分布在沿河谷底和开阔地 例如:我国的西安就在渭河平原,太原在汾河谷地
气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度临海地带,世界三大城市密集地区
河流 河运起点 货物在此转运,如我国江西的赣州
河流汇合处 大量人流和物流在这里集中和转运,如我国宜宾(岷江和长江);重庆(嘉陵江和长江);武汉(汉水和长江)
河口 河海交汇处,人流和物流在这里转运和中转,如我国上海和广州
河流曲线处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瑞士的伯尔尼(在阿勒河上)
河心岛 利用天然河流防卫,如法国的巴黎(在赛纳河上)
自然
资源
 以煤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我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以石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国的阿伯丁与北海油田有关,我国的大庆、玉门、克拉玛依等;
南非的约翰内斯堡与金矿有关;
我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等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
交通 在古代靠帆船和马车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北方靠马车,大多数城市在大道的会合处,如古代的邯郸城就是在两条驿道的交点发展起来的,南方城市多数在河流的汇合处(沿河设城),随着公路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在公路和铁路的枢纽和沿线出现了一批城市,如我国在京广线的石家庄,郑州,陇海线上的宝鸡,京广线的株洲等;交通线的变化也会给城市分布和发展带来变化,如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的发展,扬州和济宁等运河城市发展比较快,但是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线的建成,这些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线沿线和沿海的城市发展比较快
政治、军事、宗教 古代的首都,现代的政治中心和省级行政中心,例如我国的合肥就是被定为省级行政中心而发展起来的,有一些国家专门新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例如巴西的巴西利亚、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等;宗教因素建立起来的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我国的拉萨、梵蒂冈
其他因素 因科技而兴起的日本筑波,因旅游兴起的张家界,黄山等

城市化的概念、含义和标志:

表现: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城市化动力:

推力:指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2、全世界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发达国家城市化:

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2、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3、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4、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地区城市分布密集。从自然地理区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