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农民对立情绪严重,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苏联大约饿死1000万人。
    ——摘自《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1)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分)
    材料二 关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体面而人道的社会标志”;第二种观点认为“它奖懒罚勤,是公民秩序衰退的原因”。
    (2)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  1978年至2000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
    项目
    1978年
    1998年
    2008年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133.6元
    2162元
    9828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343.4元
    5425元
    15419.26元
    城乡储蓄存款余额
    210.6元
    53407.5亿元
    217885亿元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2分)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 主要考查您对

斯大林模式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形成过程: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取消新经济政策,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新的经济体制。
2、主要特征(表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评价:
(1)积极影响:
在这种体制下,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2)消极影响:
在经济建设中,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对其他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会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这种经济模式。


发现相似题
与“(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一开始时,农民...”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