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二

    材料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内记载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
    ——摘编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图一所示的人民公社与材料一中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现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又是在农村进行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请依据材料三说明此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江苏模拟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文艳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 主要考查您对

三大改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三大改造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农业合作化: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是指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列宁、恩格斯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进行赎买的思想。中国共产党根据对我国政治经济条件和民族资本特点的分析,以及历史上同民族资产阶级有过统一战线的关系,确定了通过对私人资本主义赎买的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企业。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百分之五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方式:
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对手工业的改造:
手工业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政策:“赎买”政策
2、策略:利用、限制和改造。
3、方式: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4、意义: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原因:

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

1958-1960年全国范围里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运动。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展开。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达到高潮、“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的后果使得这场运动最终难以为继,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从1950年冬开始,这场脱离实际运动逐渐停止。

人民公社制度:

“大跃进”期间创造出的一套政治和社会管理组织形式。1958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将高级社合并为大社,受到毛泽东肯定,后来被统一称为人民公社。其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人民公社制度没有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大跃进运动的特点: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扩大与翻版的,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这是企图通过人民公社,使中国早日过渡到共产主义。
但是由于严重脱离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不但没有达到它预期的目标,反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灾难。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1、一“大”二“公”规模大,在全国农村盛行,把农民的一切全部收归公社所有。
2、把农、工、商、学、兵结合在一起,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3、强化自给型经济。


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区别:

农业合作社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农村建立的标志;
人民公社的特点为“一大二公”,实际上是追求平均主义,它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其实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比较: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来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形势认识错误,片面强调“快”,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左”倾错误的泛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经济建设中发动了以高指标为主要标志的大跃进运动;
在政治领域则掀起了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失误。
2、大跃进运动是八大二次会议后开始的,是在经济领域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在农业领域表现为“以粮为纲”,浮夸成风,在工业领域表现为“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核心是全民大炼钢铁。先从农业领域开始再发展到工业领域。这次运动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结果造成资源浪费,冲击正常生产,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上通过的决议,由原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过渡到人民公社,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可以说是大跃进的产物。是农村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属于政治范畴,是生产关系的变革,表现为大刮共产风、“一大二公”。此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群众觉悟的思想水平,不切合实际,搞平均主义,实际了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水平下降,破坏了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它实际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都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二者是独立的两个历史事件,都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探索活动,都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失误。二者共同的表象是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实质是一个体现在经济领域,一个体现在政治领域。 


左倾错误:

1、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2、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1)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2)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大跃进运动:

1、形成原因:
(1)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2)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的经济文化状况。
(3)党的领导人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4)国内反“右倾”斗争扩大化后,开明人士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2、表现:
(1)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合实际的计划指标,并开始大办人民公社,有的虚报水稻亩产65127公斤。
(2)工业方面,工业方面的大跃进以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为中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破坏了环境,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
3、影响:
“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人民公社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办人民公社超出当时的生产力和群众觉悟的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了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1、“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在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还缺乏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对冒进思想在建设中所带来的危害认识不足;必须注意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否则会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在于:要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不能混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不同历史阶段,不能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
二者共同说明: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生产力的变革,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有计划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体制改革: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经济体制改革:

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原因:
历史原因: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
现实原因:
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2、主要内容:
①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②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③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到乡、镇、村
④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
⑤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3、过程:
①试点:1978年,首先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进行试点。
内容: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作用:使农民对生产和分配有了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推广:得到中央肯定后在全国普遍推广,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③配套改革:1983年,中央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④影响:农业生产得到巨大发展中国农村实现了历史性任变。
4、意义:
1)调动农民积极性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市的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开始:安徽、四川
②前提:土地公有制
③特征:包产到户
④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
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3)性质和意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当党把工作的着眼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时候,国民经济停止、倒退的局面虽已扭转,但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调整国民经济时,党中央特别重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整和改革。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天下不安,农民不摆脱贫困,就是决大多数人没有摆脱贫困。因此,党中央在领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中,首先推进农村改革,并且在农村进行了改革试验。

小岗村的壮举:

1978年夏秋之交,百年未遇的大旱肆虐安徽,安徽省委号召全省人民“倾家荡产,奋力抗旱。”全省上下奋力拼搏,但在大自然的巨大灾害面前,人的力量仍显得那么微弱而有限,1978年全省粮食大减产已成定局。老百姓的吃饭将要发生问题。1978年9月1日,安徽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借地度荒”的决定,这使1978年遭到旱魔残酷蹂躏的江淮大地,在第二年夏收之后形势迅速好转。借地给农民的口子一开,就如“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直接诱发了农民大包干的浪潮。
1978年特大灾害后,凤阳人走四方更是达到了高峰,但有一群人不愿坐等饿死,他们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他们就是凤阳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农民。1978年11月24日晚上,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个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召开了,会议主要是研究分田单干。他们采用了抓阄的方式,分牲畜、农具,又迅速丈量土地,艰难地迈出了分田到户的第一步。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初一步。在实行之初,遇到了重重阻力,邓小平给予支持。1982年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得以正明。小岗农民走出了一条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之路。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