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当时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这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
    ——摘编自《广州十三行》
    材料二  1843—1856年间中国生丝出口数量表(部分)
    年份
    总计(包)
    从广州出口
    从上海出口
    数量(包)
    百分比(%)
    数量(包)
    百分比(%)
    1943
    1787
    1787
    100


    1845
    13220
    6787
    51.3
    6433
    48.7
    1846
    18746
    3554
    19.0
    15192
    81.0
    1853
    本题信息:历史综合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 主要考查您对

    “海禁”与“闭关锁国”

    从工场到工厂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海禁”与“闭关锁国”
    • 从工场到工厂

    “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

    1、原因:
    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味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②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③倭寇骚扰与西方殖民者的扩张。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日益严重,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日益疯狂,威胁中国沿海安全和清政府的统治,这是清政府实行此政策的客观原因。
    从根本上看,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表现:
    ①明朝:实行海禁;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②清朝:海禁、迁界;闭关锁国,只留极少口岸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对外贸易。
    3、影响:
    ①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严重阻碍了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 


    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后果分析:

    1、原因:
    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②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③从根本上看,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由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2、后果:
    ①明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封建自然经济,使之难以瓦解;
    ②“海禁”的后果: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量扩大,“海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
    ③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工厂制度:

    (1)特点:生产资料、工人集中,采用机器生产,工人受严格纪律约束,又受机器支配。
    (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


    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不同点:

    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生产组织方式: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工业革命的另一项标志性成就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造成的实质性的变化是工厂的普遍建立。某经济史专家论述说:“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分料到户制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由于直接管理和监督生产过程的需要,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对个人贡献进行较好考核,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工的费用,它管理、组织生产的方式是工厂制的雏形。随着机器的增加,从使用单一机器到整个机器系统,使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更增加了专业化,从而导致组织创新──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工厂制度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手工工场监督管理生产过程的组织模式。”
    “工厂内部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生产、设计和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改变了以往凭经验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向科学化过渡。技术设计部门由工程师组成,负责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以达到更有效地考核个人绩效和更快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销售部门在产量扩大的情形下,越来越重要。19世纪60年代销售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推销部分库存产品和代表厂方签订承办合同。各个部门分工的明确使工厂主不再需要直接管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开发或推销产品,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平衡各个部门的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绩效上来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
    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
    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
    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对以后历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即自由主义,如19世纪中期欧美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社会主义,如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及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如亚洲的革命风暴等。其中自由主义是主流,它决定和影响着其它两股潮流。
    (2)消极影响:
    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
    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发现相似题
    与“(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1757...”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