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二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读我国长江中游某省四县区土地和人口资料表(2011年),回答24—26题。
    县区
    耕地面积(亩)
    全年抛荒面积(亩)
    土地流转面积(亩)
    规模经营面积(亩)
    农业人口
    (万人)
    外出务工人数(万人)

    431256
    1826
    2635
    2510
    47.3
    12.0

    54356
    500
    3461
    2585
    6.7
    1.7

    637000
    15600
    9940
    9250
    41.9
    本题信息:地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 本试题 “读我国长江中游某省四县区土地和人口资料表(2011年),回答24—26题。县区耕地面积(亩)全年抛荒面积(亩)土地流转面积(亩)规模经营面积(亩)农业人口(万人)外出务...” 主要考查您对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 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环境人口容量:

    1、概念: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他资源和知识、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因素 相关性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盈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图示如下:


    2、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2)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愈义。
    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杜会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能保持好生态平衡,又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落实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表解如下:


    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1、不确定性: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2、相对确定性:
    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最高值16亿左右。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7亿~10亿。

    中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森林是世界人均的13%
    中国人均草原是世界人均的32.3%
    中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的1/4
    缓解人口与环境矛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


    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

     

    人口问题表现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对策

    发展中国家

    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过大等问题

    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实行计划生育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加剧

    劳动力不足、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中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途径:

    1、人口老龄化

    (1)人口老龄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人老龄化社会。国际上的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人口老龄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其人口再生产已进人现代型。

    (2)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晚婚晚育和小家庭,甚至不愿生育,使出生率不断降低,少年儿童的比重也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低,老年人口比重相应上升。(关键是分析出生率、死亡率为什么都降低。)

    (3)产生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用于老年人退休、养老的费用增加,社会负担加重,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单等。

    (4)解决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


    2
    、人口增长过快

    (1)产生的原因:人口再生产处于过渡型的国家,出生率仍然较高,但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主要分析为什么死亡率下降,也可加人出生率高的原因。)

    (2)带来的问题:可能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过度开发利用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粮食短缺,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条件改善困难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环境的恶性循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相伴发生的,分析时需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促进人口再生产向现代型转变。(政策强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还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


    3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1)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出生的男婴数,通常值域为102-107之间。2000年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6,20051%抽样调查为118.58,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出生人口性别比已严重失调。

    (2)危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而且是关系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影响着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势必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构成极大威胁。

    (3)产生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人为的技术干预等。(另外,战争可使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小,重工业发展可使其增高,轻工业发展可使其降低等。)

    (4)对策: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宜传教育,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等。


    世界人口图示优点及示例:


    发现相似题
    与“读我国长江中游某省四县区土地和人口资料表(2011年),回答24—...”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