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
    B.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我们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
    C.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1956年初,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本题信息:2012年湖北省中考真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彻底完成B.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我们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C.1952年底土地改...” 主要考查您对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三大改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开国大典
  • 土地改革
  • 西藏和平解放
  • 三大改造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是在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会议,内容是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开国大典: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在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既是继续完成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条件。从1950年冬开始,全国新解放区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指导文件。土地改革一般都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复查总结等步骤。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胜利,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行的土地政策:
历史时期 基本目的 主要内容 相应的政策法规
土地革命时期 进行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政权 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债务,分配田地 土地革命的路线
抗日战争时期 为夺取抗战胜利,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开明地主,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战的积极性 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路线
解放战争时期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获得人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在解放区实行土改,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
建国初期 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新生政权。 在解放区和新解放区实行土改,使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运动:
1、背景:
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贫农、中农和雇农占有少量土地,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的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的农民迫切要求取得土地。
2、文件的颁布: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
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
西藏和平解放:
是指于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称地方政府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双方同意西藏实行“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收回了对西藏的实际的管理权力。


西藏和平解放: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
2、时间:1951年5月
3、经过:
(1)昌都战役后,1951年,西藏地区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2)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支队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和市民的热烈欢迎。
4、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从此,祖国大陆各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昌都战役:
昌都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一部在西北军区骑兵部队配合下,于西康昌都地区(今属西藏自治区)对反动的西藏地方武装进行的进攻作战。西藏地方当局为维护农奴制度,拒绝和平解放西藏,将其总兵力的2/3约10个代本(相当于团)部署于昌都地区,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为消灭藏军主力,扫除进军西藏的障碍,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以第18军一部及其它部队共6个团的兵力,发起昌都战役。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的序幕拉开后,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一五四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在高原上纵横跨三个省区(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约1500华里,穿过横断山脉,两渡金沙江和澜沧江及许多不知名的山河,在甲藏卡和类乌齐等地打了几仗;因连续行进,许多战马先亡,不少骑兵变成步兵,终于在军、师要求的时间内,赶在藏军西撤之前到达昌都以西称为“五路口”的恩达,艰苦地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然后从西往东堵击由昌都撤出的藏军,胜利地配合主攻部队,将昌都地区的藏军全部、干净、彻底地歼灭。
从10月6日至24日,昌都战役历经19天,先后打了20多仗,共歼灭藏军5700余人,计有5个代本全部,3个代本大部。1个代本起义。共俘代本以上高级官员20余名,俘获在藏军中服务的英国人福特、柏尔及印度人2名。可以说,在昌都战役中,藏军主力已被消灭。
昌都战役不是为战而战,也不是只为消灭藏军和解放昌都而战,仍是为和谈而战,打下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昌都战役情况传播到西藏各地后,西藏上层统治集团一片混乱,发生分化,摄政达扎不体面地下台,达赖喇嘛提前亲政。达赖亲政后,即于1951年2月派出西藏地方的全权代表5人前往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谈判。其中,首席代表是阿沛·阿旺晋美。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庆祝公私合营: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反帝...”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