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材料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50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了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80年代,美苏控制世界的能力下降。美苏关系由对抗转为对话,从紧张走向缓和。东欧发生变以后,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同年年底苏联解体。以美苏对峙和东西方冷战为特征的旧世界格局不复存在了。
    材料2:1991年6月,南斯拉夫的两个共和国斯洛文亚和克罗地亚宣布独立。此后,南斯拉夫人民军同这两个共和国的武力量在克罗地亚发生大规模冲突。近年来,巴以冲突不断。在亚洲,有印巴之争,南海领土之争。
    材料3: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出兵,轰炸南联盟,我驻南使馆也遭到轰炸,造成重大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2001年4月1日,美国飞机撞毁我战机,我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事后,世界人民对美国的这一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材料1,请你说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3说明世界新旧格局交替过程中,世界还是动荡不安的。你认为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看来,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面临的重大任务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0121月考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世界。苏联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强国,从50年代后期起,也开始推行霸行主义政策。两国都走上...” 主要考查您对

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巴以冲突与和谈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苏联解体
  • 东欧剧变
  • 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 巴以冲突与和谈
苏联解体:
1991年年底,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旧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以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并加入俄罗斯,苏联在此时已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就此正式解体。

和平演变:
和平演变,出现于二战后50-60年代的冷战时期,由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在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进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战争,所以叫"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和平演变”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苏联解体的原因:
1.苏联是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市场调节机制,经济欠发达,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而与美国常年进行军备竞赛,军费开支又异常的庞大。对国内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2.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滋生大量问题;
3.戈尔巴乔夫不成功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促使东欧聚变,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4.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的“和平演变”方针的作用


苏联解体的历程:
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政治、经济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成为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2.催化剂:1991年,苏联发生“8.19,叶利钦掌握国家大权,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3.标志: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个原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集合,共同签署《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并发表《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

苏联解体的影响:

1.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发展遭到重创;
2.结束了苏美长达40年的争霸局面,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两极格局瓦解;
3.苏联的瓦解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敲响了警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改革积累了经验。
苏联解体时要求独立的俄罗斯民众: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又称苏东剧变,西方社会也称为1989年革命。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东欧聚变的原因:
1.苏联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离,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误导,导致东欧各国思想混乱;
2.长期的高度集中的苏联模式让各国经济陷入困难,民众生活困难,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相继失去领导权;
3.西方的和平演变促使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的影响:

1.标志着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结束,华约瓦解;
2.标志着冷战结束,战后的雅尔塔体系终结;
3.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改革实验失败。

东欧聚变示意图:

东欧剧变的先后顺序:
波兰—1989年12月29日
罗马尼亚—1990年5月
匈牙利—1990年5月
捷克—1990年6月
保加利亚—1991年7月
苏联—1991年12月(解体)
阿尔巴尼亚—1992年3月
南斯拉夫—1992年4月(解体)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是实施者对非武装人员有组织地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通过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恐怖主义事件主要是由极左翼和极右翼的恐怖主义团体,以及极端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组织和派别所组织策划的。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世界人口危机:

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在开始的岁月里,人口发展非常缓慢。而在进入元年后,人类开始暴涨式增长,现在快达到70亿。随着人口的激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多。但是,地球环境的空间不会增加,资源的储量和再生能力有限。因此,人类对环境的压力与冲击就变得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图:

当今世界发展存在的共同的问题:
1.生态环境破坏
2.人口膨胀
3.传染性疾病蔓延
4.恐怖主义和局部战争
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发展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1.发展科学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确保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做到物尽其能。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通过国际间的协调配合解决矛盾。
3.调整相关政策,以正确对待现实社会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从实际出发。
巴勒斯坦地区: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首都耶路撒冷。通用阿拉伯语,主要信仰伊斯兰教。1988年11月15日,巴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其建国方案至今未在联合国表决中通过,美国及以色列反对)

以色列: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向,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在1948年宣布独立建国,犹太人占75%,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最为工业化、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国家。

巴以冲突: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由于领土,宗教等问题爆发的冲突,其实质为西方大国间在中东地区利益中不可调谐的矛盾。

巴以冲突的特点:
1.两国之间的矛盾是自古就有的,具有久远的历史根源。
2.巴以冲突受宗教,民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3.巴以矛盾的实质是西方大国之前在地中海地区的利益中不可调谐的矛盾的体现。


巴勒斯坦地区行政地图: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1.早期阿拉伯人迦南人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后来犹太人赶走迦南人建立了最早了犹太人王国希伯来王国。
2.伴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再次占领巴勒斯坦地区,并与当地土著人融合。
3.1947年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在英美的支持下,以色列于1948年宣告成立,此后通过不断的战争,逐渐扩大其自身的领土面积,而巴勒斯坦国却迟迟没有建立。
4.经理了4次中东战争后,巴以矛盾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要矛盾,两国之间冲突频起。
5.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色列总理拉宾提出“以土地换和平”的方针,巴以矛盾趋于缓和。
6.2001年以色列右翼代表沙龙上台之后,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手段,巴以矛盾再度升级。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1: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长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