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级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或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据此回答问题:
    (1)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写出这两次运动的起止时间和运动的性质。
                                                                                               
    (2)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怎样的口号?在这个口号下,洋务派的具体活动有哪些?
                                                                                                 
    (3)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一年?主要领导人是谁?其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变法的内容应作怎样的评价?
                                                                                                 
    (4)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纲出现于什么会议上?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本题信息:2011年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李秋香(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级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或进行了不同的实践。据此回答问题:(1)农民阶级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写出这两次运动的起止时间和运...” 主要考查您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从“自强”到“求富”

戊戌变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太平天国运动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从“自强”到“求富”
  • 戊戌变法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自称太平军,全体将士蓄发易服,头包红巾,表示与清朝势不两立。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并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纲领,颁布于1853年。《天朝田亩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制度、生活物资分配制度、农村的社会组织制动 、各级职官的保举与罢黜制度、教育和司法等五个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发展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平均思想,这是革命性的一面。但是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这是其落后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永安建制:
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太平天国在永安进行的一系列军政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各王均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期中央官制初具规模。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模,为太平天国的运动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提出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它虽然得到天王的赞赏,但因缺少施行的多种其他条件而未实行。







天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相同点:《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都具有反封建的一面,两者都明确反对封建主义,都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革命纲领。
内容不同:前者主张取消一切私有财产,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后者主张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目的不同:前者目标是建立绝对平等的理想社会,属于封建主义范畴,后者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接总结,反映农民的利益和要求,拥有广泛的农民基础;后者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没有引起农民阶级的强烈反映。
作用不同:前者推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后者因为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没有取得农民的积极支持。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太平军”,建国号“天平天国”。同年,洪秀全自称“天王”并且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后来萧朝贵和冯云山先后战死。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臷的政权。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他和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
从主观上看:
1.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3.太平天国也没能正确对待儒学。
4.太平天国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对西方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从客观上看: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形式坐标示意图:


天京变乱:
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使得太平天国的军事力量实力受到影响。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而东王杨秀清由于军功卓著和随着权力与威望的增加,他越发恃功骄傲,作威作福,“不知自忌”。尤其是当他假托天父下凡时,更是“威风张扬”,甚至连天王洪秀全也险遭罚跪杖责。他假托天父下凡,公然逼迫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使洪秀全大为不满,洪秀全决定趁早除掉后患,于是派人密商于正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和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让他们即刻回天京勤王。韦昌辉,性格阴柔,野心很大,他对杨秀清表面上极尽谄媚逢迎之能事,暗地里却盘算如何伺机除掉他,夺取权位。他得到洪秀全旨意后,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兼程从江西前线赶回天京。9月2日凌晨,韦昌辉率3000人突袭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家属侍从全部杀死。随后,又扩大事态,在两个多月里,以所谓清除“东党”名义先后杀害杨秀清部属和男女老幼两万余人。石达开责韦昌辉不应滥施杀戮,自损元气。韦昌辉恼羞成怒,又要谋害石达开。石达开闻讯,连夜率亲信逃走,但他留在天京城内的家属却被韦昌辉尽数杀害。石达开忍无可忍,到达安庆后,立即起兵讨韦。
韦昌辉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引起天京城内太平军将士的一致愤怒。11月初,在石达开大兵压境和朝内群起反韦的压力下,洪秀全下令诛杀了韦昌辉,并永远定其为“北孽”。洪秀全急诏石达开回京辅政,长达数月的残酷内讧方告平息。
先说石达开回天京后,受到合朝将士的一心拥戴,但却为天王所猜忌疏远。石达开受到猜忌排挤,于1857年6月负气离开天京,还拉走了十万精锐部队,开始在各地流动作战。途中虽多有战捷,但由于脱离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军队损失惨重,1863年5月终被清军围歼在四川境内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天京变乱使大量优秀太平军将士相继死去,造成了“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危险局面。




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源自于山东、直隶等地的义和拳等民间的秘密结社。1898年,山东冠县义和拳首举义旗,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主要成分是农民、游民、散兵游勇。鲁西北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遭到了袁世凯的镇压。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和政策曾由坚决镇压转变为默许以至支持利用。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联合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它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廊坊大捷:
廊坊大捷是发生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年6月11日至18日河北廊坊附近的清军及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一场局部胜利。英国海军提督西摩尔率领的2000多名从天津向北京进攻的八国联军,由于在廊坊遭义和团阻击,从廊坊败回。中途又遭义和团和清军董福祥部袭击,联军1000多人被包围,激战两个多小时,联军死7人,伤57人。到26日,才在援军配合下,狼狈逃回天津,共伤亡300多人。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一次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特点:
1.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斗争开始,到1900年6月负担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度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
2.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1、不同点:
(1)背景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2)性质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时也反侵略;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斗争。
(3)组织发展情况不同: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领导组织,有斗争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义和团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和纲领。
(4)主张不同:太平天国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后期曾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义和团运动一味盲目排外。
(5)斗争时间不同:太平天国运动建立政权,持续了14年,斗争时间长;义和团运动未建政权,斗争时间短。
2、相同点:
(1)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相同: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
(2)起义的组织形式相同: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3)结果相同:都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具有爱国性质的,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最主要矛盾,打击对象是外国侵略者,因而得到了一部分清朝官员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遍及京津地区。但是,这个口号有很大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让人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
义和团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他们一般是以八卦名目来自立团号。义和团的信仰也很不一致,各团坛无固定的信仰,只有“神灵附体”“刀枪不入”的迷信思想基本一致。他们信仰的神灵五花八门,大都是《封神榜》、《三国演义》、《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小说或戏曲的中的人物,在“上法附体”时,想起谁就说谁“附体”,如孙悟空、猪八戒、赵云、关羽、黄天霸、窦尔敦等人物都成了附体的神灵。

 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它具体包括经济工业化,即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在中国主要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治民族化,即资产阶级的民族取代专制独裁。思想文化现代化,即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科学的思想取代封建思想。


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名称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性质 封建性企业 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特点 采用新技术、使用新式机器生产
资金来源:国家
管理:封建官僚
产品:由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有浓厚的封建性
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
资金来源:官僚、买办、商人以私人入股的形式筹集;
产品:除了供给国家和军队外,还投放市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管理:采取官商督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洋务运动:
1、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例如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后期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创办海军。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和福建水师。
(4)兴办新式学堂。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2、结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3、失败的原因:
(1)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中体西用,维护清朝统治,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
(2)顽固派的阻挠。
(3)洋务派缺乏健全的领导核心。
(4)西方列强不真心支持。
4、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统治者不能自救。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


戊戌变法的实质: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总结洋务运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制度的主张。他们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运动具有鲜明的爱国性质。它是一场试图通过改革来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维新派和洋务派思想主张的比较:
相同点:两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不同点:洋务派维护封建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要求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习什么问题上。

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趁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它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西方列强利用借款,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和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自1896年起,巨额的外债,兴修水利和赈灾的巨额资金,使政府财政赤字扩大。
(2)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为应付财政危机,清政府采取一些节支增收措施,如增加地丁银等旧税的额度,降低官员薪俸、增加商税等,遭到官员的抵制和人民的反对,使得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社会环境,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内容:
1.政治: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2.经济: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3.文化教育: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4.军事: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

维新派是否反对封建制度和清政府的统治?
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以资本主义的政体代替封建制度,以资本主义文化代替封建文化。而且变法法令也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的经济制度,所以维新派反对封建制度。但是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保留皇帝,企图依靠光绪帝来实现变法主张,力图维护清政府度过政治危机,所以他们不反对清政府的统治。


维新派通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正当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之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与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顽固派(包括洋务派),围绕着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其中心是要不要让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直接联系起来,主张学习和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同时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为变法培养人才;顽固派则声称变法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坚持“中体西用”,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西学。
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维新与守旧、变法与反变法的论战,是不同阶级的意识对立和利益冲突。其实质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一次正面交锋。这场论战是中国有史以来,作为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代表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发起的挑战;论战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束缚,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派利用这次机会使自己的思想广泛传播开来,更多的人倒向了维新阵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批判和对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文化的提倡,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风气,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中共一大:
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党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的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1.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是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的。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内容:
(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中心工作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3)成立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的画舫上):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迥异人生:
1、毛泽东
1921年夏天,毛泽东与湖南的另一位年长的代表何叔衡乘船赴沪。对毛泽东参加“一大”的表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比较活跃,善于思辨;一种是比较沉稳,勤于思考。他的确沉稳,善于听取大家意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他颇具见解,胜过他人。   毛泽东没有参加党的二大。在党的三大之后,毛泽东进入中央局,担任相当于中央秘书长的职务。此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成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76年9月,毛泽东走完了他83年的奋斗人生。
2、董必武 
是另一位和毛泽东一起同时参加了党的一大,又同时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领导人。1920年,曾为前清秀才的董必武在武汉创办私立中学。就在这年夏天,他接到李汉俊从上海的来信,告诉他上海已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请他在武汉成立类似的地方组织。1921年6月,董必武再次收到上海来信,他与武汉小组另一负责人陈潭秋被大家公举赴会。在这次大会上,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的发起人、见证人之一。作为一位忠厚长者,历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董必武一生信仰马列:“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1975年4月2日,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董老享年90岁。
何叔衡、邓恩铭、陈潭秋――血洒疆场志未酬
3、何叔衡 
生于1877年,是参加会议最年长者。尽管董必武比毛泽东长9岁,何叔衡比董又长9岁。他也是一位前清秀才。“老秀才”革命之初,是在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而且是这个团体的领导人之一。一大召开那年,何叔衡44岁,已有相当的经历和学识。“一大”闭幕后,何叔衡与毛泽东回到长沙,着手湖南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工作。不久,中共湖南支部成立,他利用捐资办起了湖南自修大学,培养党的干部。1927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正在指导农运的何叔衡被捕,但他很快机智逃脱。后经组织安排,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三年后,何叔衡返回上海,被组织分配去中国互济总会,担任总会主任的工作。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瞿秋白、邓子恢等一批中央领导人从江西转移到福建长汀县,不料与敌“义勇队”遭遇。何叔衡落崖受伤,被两个匪兵发现,结果被匪兵连击两枪,壮烈牺牲。
4、邓恩铭 
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到领导党的运动只有11年,但这11年生命确实壮观。邓恩铭出身在贵州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1918年,邓恩铭在亲戚帮助下考上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也就是在这里,他开始了革命的起步。在1920年末,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秘密诞生了,邓恩铭和王尽美成为负责人。中共一大召开时,正值邓恩铭放暑假,他接信后迅速从青岛赴沪,是到会较早的代表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他是较活跃的青年。一大之后,他又作为中国的代表之一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8年底,当邓恩铭在济南深入进行革命活动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入狱。1931年4月5日黎明,30岁的邓恩铭从容整装,与难友们一一告别,然后高唱《国际歌》昂首阔步走向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
5、陈潭秋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时,他不仅是武汉湖北共产主义小组的负责人,同时已是著名的学生领袖。   大革命失败后,陈潭秋在江西、满洲、江苏等地做党的工作,曾被捕入狱。1933年春,陈潭秋与谢觉哉化装同行,秘密进入中央苏区,出任中华苏维埃粮食部长。1935年7月,陈潭秋回到上海。不久,被中央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9年5月,陈潭秋奉命回国。中央电示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任中共中央驻新疆办事处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并担任我党与“新疆王”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任务。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同志被与蒋介石暗中勾结的盛世才秘密杀害于乌鲁木齐。
李汉俊、李达――脱党而不放弃信仰
6、李汉俊 
是中共一大代表,后来血染刑场,被敌人所害。但此时他已不是中共党员。李出生湖北潜江,后留学日本。在京都大学遇到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河上肇,汲入马克思主义营养,由学数学转而钻研马克思主义,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有一定见解。一大召开后,他把自己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与兄居住的厅堂做会场,终日备烟沏水准备会务,同时也阐述了大量建党主张。会议后期,他从容应对特务的骚扰,保护了与会代表。二大后,李汉俊与张国焘和陈独秀发生矛盾,就渐渐脱离了党的活动。李汉俊不在党组织中活动,但并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革命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利用“合法”职位,掩护了一批尚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人士,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1927年12月17日下午,李汉俊在寓所被新上台的桂系军阀胡宗铎抓走,在未审讯的情况下,当晚被枪决。桂系军阀在刑场贴出告示,称李汉俊为共党首要分子。呜呼,烈士没有在党的花名册上,却死在“罪”为共党首要分子的布告下。
7、李达 
1890年出生在湘江之滨。完全靠苦读,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后,以优异成绩考上留日官费生。 1918年6月,李达完成了一生中最大的一次转折,成了一个热烈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他放弃了理科,专攻马克思主义学说。早在20年代,如此醉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多,这为李达后来成为党的理论家,从而在社会科学战线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奠定了基础。1920年他启程回国,很快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共同成立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李达在一大上提出许多见解是自然的,因为当时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超过他的人并不多。   一大结束后,李达还在上海机关做了一年的实际工作。但不久,他便携家返湘,同毛泽东等合作办湖南自修大学去了。李的这次返湘,既有毛泽东所邀,也因他与陈独秀和张国焘的矛盾所致。是年,李达愤然宣布脱党,犯下他一生“最大的错误”。1949年12月,毛泽东作为历史见证人,刘少奇作为介绍人,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奉命改造湖南大学,很快取得成效。接着又去改造武汉大学,同样成果甚丰。这一期间,他主要是办校和从事党的理论研究。他是在毛泽东晚年少有的几个能够与之理论对话的人。毛称李达为:“真正的人!”。“文革”一开始,他就被迫害致死,终年78岁。
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
8、陈公博 
是广州代表,是一大代表中最先脱党的。1921年7月30日,一大会场遭敌探骚扰,次日会议移至南湖,惊魂未定的陈公博脱离集体而逃,返回了广州。此时,正赶上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中国共产党特别会议决定联孙反陈,但陈公博却拒不执行。 此后,他又在党的会议上明确宣布:不再履行党的任务。在汪精卫的支持下,陈公博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1925年回国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书记长。1年之后,当选国民党中央执委。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汪再次联合,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后,陈公博出任国民党中央民众训练部长、行政院实业部长。1940年3月20日,他在南京就任汪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立法院长及军事委员会训练部长要职。然而,就在汪陈联手、多行不义之时,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结束了罪恶的一生。陈公博由汉奸中的二号人物升为一号魁首。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投降,陈公博仓皇逃到日本。随后,国内掀起惩罚汉奸的浪潮。陈被送回南京。1946年4月5日,江苏高等法院审理陈公博。6月3日,将陈公博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判处死刑。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声,陈公博罪恶的一生结束了,时年54岁。
9、周佛海 
是旅日代表。1917年初夏,周佛海赴日留学,进入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社会主义书籍,周佛海开始信仰共产主义。1921年,周佛海在鹿儿岛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信件,成为唯一从境外赶回来的一大代表。11月初,周佛海返日,改入京都大学,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周佛海逐渐与共产主义背道而驰,并为生活所困而沉沦。回国后,周佛海很快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沆瀣一气。1924年9月,周佛海给中共广州执委写信要求脱党。周佛海一脱党,便马上踏上反共道路,成为蒋介石翼下一得力谋士。然而,蒋介石的重用未能满足周佛海对权力的追求和欲望。“九·一八”事变后,周佛海、汪精卫一见如故,共谋“和平”。1938年12月15日,周佛海以视察宣传为名,先期到达昆明等待汪精卫等人逃往河内。此事最后取得成功,周立了头功。 继而,周佛海出谋划策,建议汪精卫开展“和平运动”,建立和平政府。与此同时,周佛海非常重视特务工作。他采用种种特务手段,使自己成为伪政权起事人和“开国元勋”。1945年8月,日本投降,历时5年4个月的汪伪政府作鸟兽散。周佛海故伎重演。他迅速给蒋介石发电,利用他担任上海市长一职表示将沪完整交给中央。蒋介石收电后,任命周佛海为行动总队司令。1946年3月,蒋迫于全国压力,把周佛海押往南京。周以“迫谋敌国、图谋反叛本国”之罪被判处死刑。周佛海的婚外恋人杨淑慧以公布蒋周往来密电为由,要挟蒋介石特赦周佛海。1947年3月26日,国民政府下达主席令,特赦周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死于南京老虎桥监狱一囚室之中。
10、张国焘 
是北京代表,一大会议主持者,中途叛党。五四运动期间,张国焘参加示威游行,成为“学生领袖”,被推举为北京学联主席。1921年6月,张国焘和刘仁静作为北京党组织的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张国焘同时也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发展全国工人运动,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张国焘受命此任,并与同仁一道发表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揭开了中共正式成立后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序幕。1924年5月21日,张国焘及夫人杨子烈被捕,由于大量文件落入敌手,张国焘被迫投降自首。出狱后,张国焘隐瞒变节行为,参与中共驻国际代表团留在苏联。客居苏联三年的张国焘一回国,立即撰文拥护王明。不久,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被派往鄂豫皖苏区主持工作。1935年夏,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好马壮,先是要夺红军总政委一职,继而在中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要官要位,并发展到对抗中央路线,对中央北上的决议拒不执行,直至最后抛出一个非法成立的第二中央。1938年初,张国焘利用离开延安到陕西中部黄帝陵祭祖的机会,只身投靠国民党,并面见蒋介石,决意叛党。张国焘叛党后,立即投奔到戴笠门下,从事反共活动。他在上海办过宣传反共的《创进》报。1949年,张逃往香港,同第三势力一起办起《中国之声》杂志。   1966年,张国焘匆匆离开香港,移居加拿大。十几年后,客死他乡。
刘仁静、包惠僧――历经曲折迷途知返
11、刘仁静 
出身在湖北应城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他中学时代到武昌博文书院就读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在这里学到了许多民主意识和外文知识。刘仁静真正的革命旅程是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在此基础上,他与李大钊、邓中夏接近,成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之一。在一大会议上,刘仁静极力反对西欧社会党的议会政策以及改良派思想。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应积极从事工人运动,为共产革命作准备。他的这些观点与另一位代表毛泽东有许多相同之处。1926年,受中央派遣,刘仁静赴莫斯科国际马列学院学习。在这里,他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不料,他在学习上发生了一些意外的事情:“1927~1928年,我在马列学院学习时,看过托洛茨基的文章,我同意他的观点。”1929年,刘仁静在苏学习结束。回国途中,刘仁静突然转到土耳其,拜见托洛茨基,由于受托派思想影响,刘仁静回到中国,便投入陈独秀门下。此间,刘仁静自命为“中国托派天字第一号”人物和“特等理论家”。1939年,刘随着国民党三青团机关撤离武汉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刘仁静回到上海,进入特务刊物《和平与统一》担任主编。刊物停办后,又辗转于国民党各个机关。1951年下半年,组织上安排他到人民出版社任编辑。直到退休。1987年8月5日凌晨,一位司机因刹车不及,撞死一名老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位老人就是最后一位健在的一大代表――刘仁静。   
12、包惠僧 
是陈独秀指派的,代表陈独秀参加会议,并负责向陈汇报会议情况的代表。包惠僧当初是武汉党组领导人。上海党组织负责人李汉俊委托包前往广州找陈独秀回上海主持工作。包到达广州,陈独秀不同意,并把包留在广州工作。 而后,李汉俊来信说要各地派代表参加共产党成立大会,陈独秀因事不能赴沪,于是就派陈公博和包惠僧两人去出席会议。革命低潮时期,他回到上海。上海是白色恐怖,苦闷、灰心、失望跃上心头,加上在党内有张国焘的处处责难,他决定退出中国共产党。1931年,包惠僧任蒋介石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谋。1936年转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参事至1944年。1944年夏,国民政府缩编时,包惠僧看透黑暗,加上终不得志,便自动申请遣散。获批准,携家眷到澳门谋生。1957年,包惠僧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从此之后,他就笔耕不止,写下大量历史回忆,最后结集《包惠僧回忆录》。1979年7月2日,包惠僧因病久治无效去世。
王尽美――英年病逝感撼后人
13、王尽美 
是济南代表。1921年6月,王尽美接到一大通知后,乘轮船到上海。一大结束后,他与瞿秋白、邓恩铭等同志一道,代表中共参加了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会议,并会见了列宁。回国后,王尽美协助罗章龙组织了京奉铁路、开滦煤矿等地政治大罢工,亲自指导了山海关铁路工人大罢工。从1923年至1925年5月,王尽美担任山东省委书记,他积极发展组织,办报写文章,还经常组织民众演讲。1925年1月11日至22日,王尽美带病到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8月19日,年仅27岁的王尽美因肺病逝世。
发现相似题
与“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同阶级提出了不同的主张或进行了不同的实...”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