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一年级地理

首页
  • 综合读图题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岩
    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岩。
    (3)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此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___________,对沿岸的气候起
    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
    (5)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该地属于___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②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_______等矿产资源,其上覆水域往往是________资源集中分布区。
    本题信息:2009年0103期末题地理综合读图题难度极难 来源:杨文静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该处地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考查您对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

褶皱山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水循环

洋流的分布规律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循环
  • 褶皱山
  •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 水循环
  • 洋流的分布规律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物质循环及图形变式


三大类岩石比较:


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方法:

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
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
褶皱山概念:

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


褶皱山的类型及特点:

类型

背斜

向斜

岩层形态 上拱 下弯
岩层新老分布 中间老两翼新 中间新两翼老
初始地貌 上拱隆起成山 下弯凹陷成谷
逆转地貌 中部侵蚀成谷 中部挤压成山

 

 

 

 

 

 

 

褶皱山的成因: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
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
中国宁夏南部褶皱山地的弧形顶突向东北,层面倾向西南,第三纪地层向东北推挤或仰冲断层为压性、压扭性,西北段为左旋水平运动。
宁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与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关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征

主要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温两季

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终年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达到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极地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几个重要地区气候成因的分析:

1、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a、赤道低气压控制;
b、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面地势低;
c、东北信风吹向大陆,带来丰富水汽;
d、南赤道暖流的加入使北赤道暖流更强劲;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没有成为热带雨林的原因:海拔较高,气温比刚果盆地低些。
3、马达加斯加东部为热带雨林、西侧为热带草原的原因:
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
b、东侧暖流通过;
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
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
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4、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高温期出现时间:干季快要结束、雨季快要来临时。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超过热带草原气候。
5、南亚地区5月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原因:热带过来的西南季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
6、日本、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分布: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因为日本是岛国。朝鲜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决定。


几种易混淆的气候类型比较: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气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年降水量介于1500-2000mm之间,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相对较少,年降水量介于750-1000mm之间。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3、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相似点:四季分明,夏凉冬暖。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降水季节分配不同: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15℃ 0℃~15℃ <0℃ 最热月<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全年多雨,>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250mm 热带沙漠
亚热带 最冷月>0℃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温带 最冷月<0℃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温带大陆性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导致全球气温波动上升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类型:

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图示
别称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洋水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水循环的过程:


特别提示:

(1)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上,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此外,对地下径流、降水、蒸发环节也有影响。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洋流分类:

1、按成因:
风海流:形成动力为大气运动,规模很大。例如:西风漂流、信风带内的洋流;
密度流:由密度差异引起,多出现在封闭海域与外洋之间。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红海与印度洋之间;
补偿流: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例如:赤道逆流、秘鲁寒流。

2、按性质: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3、按地理位置:
赤道流:分布于赤道附近海区。例如: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分布于大洋中心,这种洋流类型较多;
极地流:分布于极地海域。例如:南极绕极流;
沿岸流:分布于沿海海域,受陆地影响大。例如:我国的沿岸流。


影响洋流分布的因素: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海水在盛行风的吹拂下,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因此洋流的流向和分布与地面风带模式及其分布有着密切关系。除了盛行风以外,还有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实际的大洋洋流分布,如下图:
全球主要洋流分布图:



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性质图:


洋流的分布规律

规律一:
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中低纬度),形成了以副热带海区(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二:
在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规律三:
在南极大陆的周围,陆地小,海面广阔。南纬4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规律四:
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影响,冬季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重要的洋流:
①太平洋: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千岛寒流(亲潮)、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
②大西洋:北大西洋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巴西暖流
③印度洋:西澳大利亚寒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④环球:西风漂流(寒流)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图: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该处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