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地理

首页
  • 单选题
    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左下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分布图,右下图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     ]

    A、东部经济地带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中部经济地带总体上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西部经济地带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发展阶段
    D、总的来说,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
    2、西部经济地带
    [     ]

    A、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B、冬半年各省份受寒潮影响都很大
    C、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
    D、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水系
    本题信息:2011年河南省模拟题地理单选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勐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地带,以东以南(包括广西)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左下图是2002年我国城市化差异...” 主要考查您对

城市化进程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城市化进程
  • 中国的三大经济带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2、全世界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发达国家城市化:

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
2、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
3、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
4、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


中国三大经济带:

1、划分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2、划分结果(组成省区)
东部:沿海省区加北京市,暂未包括港、澳、台,共12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西北陕、甘、宁、青、新疆和西南川、云、贵、藏、重庆10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除东部、西部外的9个省级行政区

注:两海:上海、海南;两江:江苏、浙江两广:广东、广西;两湖:湖北、湖南。


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由东向西变慢,差距扩大。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潜力

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东部气候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有利开发,而中西部气候干旱或高寒;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便于发展开放型经济,而中西部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危机感、紧迫感强。产业结构较优,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早,依据有利的区位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技术、大量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是中部经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