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请简要解释以下物理现象:
    (1)小汪同学把手伸进冰箱冷冻室取冷冻食品,感觉手与被取食品互相粘住了,请解释这个现象.
    (2)某同学分别用单层玻璃与双层玻璃材料定制了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立方体容器(容器内有电加热装置及温度计),他通过比较实验来研究双层玻璃的隔热性能.实验时间选在冬季,每次实验时首先启动加热装置,将两容器内气体温度均加热至25℃,然后关闭加热装置,开始观察容器内气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下面是这位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时间/min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温度℃(双层) 25.0 22.3 20.0 18.0 16.2 15.0 13.7 13.1 12.0 10.9
    温度℃(单层) 25.0 20.2 16.3 12.8 9.6 6.9 5.0 3.8 3.0 1.9
    为了进一步弄清其中的规律,该同学用图线处理了数据,如图所示.请问,你能从该同学所作的图线中得到怎样的实验结论?(请写出至少两条结论).

    魔方格

    本题信息:物理问答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请简要解释以下物理现象:(1)小汪同学把手伸进冰箱冷冻室取冷冻食品,感觉手与被取食品互相粘住了,请解释这个现象.(2)某同学分别用单层玻璃与双层玻璃...” 主要考查您对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凝固的规律及其特点
  • 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特点: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凝固点;②继续向外放热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数形结合法在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运用
     在物理中常采用数学图像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如用温度一时间图像表达物态变化中熔化、凝固、沸腾的特点。涉及的图像有晶体(或非晶体)熔化图像、凝固图像、水的沸腾图像等。图像法具有直观、形象、简捷和概括力强的独特优点。它能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例下表是研究冰熔化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1)在图中作出冰的熔化图像;
(2)从表中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____;
(3)冰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min;
(4)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d,冰的温度是____,状态是____。
 解析:作图时,步骤是先描点再连线;在8~ 16min时,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故其熔点为0℃;熔化过程经历了8min;由表知,从计时开始,经过12min,冰的温度为0℃,此时冰已持续熔化了4min,但并未熔化完,故为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1)冰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

(2)0℃ (3)8 (4)0℃;固液共存状态

图像法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图像
AB段: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熔点)
CD段:物质为液态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图像 EF段: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此温度为凝固点) 
GH段:物质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物质的三态:
物质的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三态,如水的三态为冰、水、水蒸气,分别物质三态物质三态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三态的基本特征:
(1)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态物质中,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发现相似题
与“请简要解释以下物理现象:(1)小汪同学把手伸进冰箱冷冻室取...”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