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的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
    A.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C.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物理量
    D.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

    本题信息: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的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A.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C.电功率--表示用电器...” 主要考查您对

温度的概念

电阻的定义

电功率,额定功率

速度及其单位换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温度的概念
  • 电阻的定义
  • 电功率,额定功率
  • 速度及其单位换算
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热力学温度:
     热力学温度以宇宙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一273℃)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名称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冰水混合物的热力学温度是273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 (t)的换算关系是:T=273+t。研究表明,无论人类如何改进低温技术,0K的温度都达不到。在微观粒子和天体研究方面都采用热力学温度。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电阻:
1. 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不同,阻碍作用越大,导电能力越弱,电阻越大。

2. 导体的电阻用字母R表示,电路中的符号用表示。
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常见用电器 电阻R/Ω
白炽灯(15w) 3227
白炽灯(60w) 807
电熨斗(600W) 80.7
电烤箱(900W) 54
电炉(1000W) 48.4


电阻率:
    材料在长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温度为20℃ 时的电阻值称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电阻率,电阻率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即是说在温度、长度、横截面积都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导体有不同的电阻。忽略温度的影响,求物体的电阻我们常用计算,由此易知,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

电阻的分类:
电阻分为定值电阻和可变电阻(阻值可调)。
(1)定值电阻简称为电阻,与之对应的是电阻器,元件符号是
(2)可变电阻,阻值大小可以调节,与之对应的是变阻器,元件符号是
变阻器一般分为滑动变阻器、变阻箱和电位器三种,最常见的是滑动变阻器,学生实验中常采用滑动变阻器。

电功率:
1. 定义:
电流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 单位:国际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额定功率:
1. 定义: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它的值为用电器的额定电压乘以额定电流。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则用电器可能会损坏;若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则用电器可能无法运行。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知识点 内容
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即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压值就是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即用电器上标明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实际功率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它可能与额定电压相等,也可能比额定电压大或者小;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它可能与额定功率相等,也可能比额定功率大或者小
灯泡亮暗的比较 若灯泡都能正常发光,则额定功率大的比较亮,因为灯泡在各自的额定电压下工作时,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额定功率大的灯泡,实际功率就大,灯泡就亮
若灯泡串联且不能正常发光,电阻大的灯泡较亮。因为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就越大,在串联电路中,由于各处电流相等,根据P=I2R 知灯泡的电阻越大,灯泡的实际功率越大
若灯泡是并联的且不能正常发光,电阻小的灯泡较亮。在并联电路中,由于各支路两端的电 压相等,根据P=,灯泡的电阻越小,灯泡的 实际功率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补充:实际生活中的照明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并联的用电器越多,并联部分的总电阻就越小,在总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总电流就越大,因此输电线上的电压降就越大,这样,分给用电器的电压就越小,每个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也就越小。所以灯开的少时比灯开的多时要亮些。晚上七八点钟,大家都用电灯照明,所以电灯发的光就比深夜时的暗。
灯丝通常在开灯瞬间被烧断的原因: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金属导体温度变化几摄氏度或几十摄氏度,电阻变化不过百分之几,可忽略不计,但电灯的灯丝(钨丝)不发光时(温度几十摄氏度),电阻较小,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较高,达 2000℃左右,电阻值就要增大许多倍。在刚接通电路的瞬间,灯丝的温度还没有升高,由于电阻还很小,通过灯丝的电流要比正常发光时大得多,根据P=U2/R,这时实际功率最大,远远超过正常工作时的功率,所以通常灯丝容易在开灯时的瞬间烧断。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米/秒”.符号是“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km/h”。“m/s”与“km/h”的换算为1m/s=3.6km/h
常见的换算关系有:
1m/s=3.6km/h,5m/s=18km/h
10m/s=36km/h,15m/s=54km/h
20m/s=72km/h,25m/s=90km/h


速度的物理意义:
速度这一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紧扣定义的,因为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某汽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则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为15m。
注意:千万不要写作:每秒钟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5m/s。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是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的阐述,其中错误的是( ...”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