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

    材料二:“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康熙帝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和宋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这说明唐宋政府都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因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种政策导致的结果各是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0年河北省期末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材料二:“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宋高宗材料三:“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康熙...” 主要考查您对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唐僧)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闭关锁国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 玄奘西游(唐僧)
  •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
  • 闭关锁国

遣唐使:
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国的使节团,贞观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2次。遣唐使团组织完备。遣唐使通过友好访问或是留学长安,把唐代大量文化带回日本,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日本奈良人,日本遣唐留学生。他在中国的学习成绩优异,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宾贡进士,被委任为客卿,先后担任光禄大夫、御史丞、秘书监等职。阿倍仲麻吕和唐朝诗人李白、王维等交情深厚,常作诗唱和。他一生在中国长达54年之久,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

鉴真:
鉴真,复姓淳于,扬州人,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弟子创建的。


与汉代相比,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特点:
1.交流次数更加频繁,交流领域更加广泛。汉代多是与多个日本本土小国之间以经济交流,据可考史料来看交流并不频繁,唐代则是对日本的天皇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领域的交流。
2.出现了新的交流方式,汉代日本“使译通于汉”,唐代日本则多次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
3.对日本的影响不同,汉代为册封,唐代发生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留学唐朝的回国的人策划的,对日本的封建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朝时期和日本友好交往的意义:
1.首先促进了唐朝和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大大加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交往历史,代表人物鉴真;
2.日本派遣留学生,使日本吸收了中国的文化成果,也丰富了唐朝的经济文化生活,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代表人物为阿倍仲麻吕。
3.对日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文字体系多个方面影响深远,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的进程。


日本招提寺内鉴真塑像:
 


唐文化源源不断的输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产生了多方位的深远影响:
政治方面:
贞观十九年(645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这次改革,在中国长期留学的高向玄理和僧旻起了很大作用。他们参考了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他们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建筑风格方面:
公元709年,日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完全模仿长安,甚至街道的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8世纪后期,日本又迁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长安建都城。
语言文字方面: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表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日本人的生活习尚、节日风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响。
教育方面:
天智天皇在京都设立大学,后来学制逐渐完备,学习的内容与唐时期大体相仿。
文学方面:
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深为日本人民欣赏。唐朝著名诗人的诗文不断传入日本,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尤为日本人民喜爱。
艺术方面:
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不少乐书、乐器陆续传入日本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喜爱,唐人的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科学技术方面:
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穿入日本。
生活习俗方面:
唐人所喜爱的马球、角抵、等体育活动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开始当做药材,到平安时期已经兴起了喝茶之风。


玄奘西行:
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俗名陈袆。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玄奘在印度期间,在当时的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向戒贤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以其在佛学的学识上受人钦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玄奘共翻译佛经75部、1335卷,并受命酱《老子》翻译成梵文,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义净:
义净,俗姓张,咸亨二年(671年),他从广州乘船去天竺,现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10年,后又到室利佛逝、末罗瑜(今苏门答腊)搜罗并抄写佛经,滞留南洋又10年。义净先后周游了30余国,历时25年,共带回梵文经书400部,归国后在洛阳翻译佛经12年,译出佛经56部,230卷,还写出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很多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这些记载也是研究7世纪时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历史、地理的可贵资料。


 


玄奘西行示意图:
 


玄奘西行:
唐僧取经的故事在中国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故事虽然非全是真事,但是唐僧确实是有历史记载的。唐朝时有一名僧人叫玄奘,佛号三藏法师,俗称为唐僧。他原名是陈袆,公元602年生于河南。由于家中贫穷,13岁时便出家为僧。他聪敏好学,经常研究佛经,到各地向高僧求教。公元626年,他来到长安拜师,听过古印度(天竺)那的那烂陀寺有位戒贤法师,精通各派的佛学学说,于是觉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学习和取经。
公元627年,玄奘不顾洪荒出玉门关西进,抱着求学的心愿,横穿了400公里的大沙漠。途中他失手撒掉了最后一皮囊的水,但是仍然继续西进,走了五天四夜,滴水为进。他到西域后,收了三名弟子,虽然没有民间传说那么法力神通,但是有着孙悟空的忠心,猪八戒的机智,沙僧的勤恳,经过大雪山时,三个徒弟都被冻死了,但是他毅然向西,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走了2万多公里,历经4年时间,终于到达了那烂陀寺。玄奘在那里向戒贤法师学习佛学理论。两年后,他又到各地去游历,前后到了100多个国家,参加过很多的佛学辩论会,没人能驳倒他,因而名震印度。
玄奘在印度游学17年,于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657部,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赏和推崇。此后,玄奘在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费时19年,译出75部,1335卷。如今这些佛经在印度已经失传,玄奘的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史料。他还把老子的《道德经》译成梵文,介绍给古印度。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公元644年,玄奘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他对促进中国同印度半岛各国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市舶司:
市舶司是唐以来设置的管理对外事务的政府机构。唐代仅有广州一处设立,负责对外事务。北宋又增设了杭州、明州、泉州等,使外贸规模成倍扩大。宋代的市舶司类似于近代海关,而权力较大。商船出海,必须向它申请、具保才能起航,否则货物将被没收,人员将被惩处。
宋代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
宋代的对外贸易是以水路为主的。
原因:
1.宋朝时南方物产丰富,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方面,都逐步超过北方地区。
2.宋朝造船业发达,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政治中心的东移和南移。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
4.国家不统一,战乱频繁,丝绸之路受阻,所以宋朝的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
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宋朝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同南宋通商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其中最密切的是高丽、日本、交趾、占城等。
2.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增加了泉州、明州、广州等贸易港口,其中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口。
3.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日本;输入商品以香料、珠宝为主。

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1.宋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迅猛发展。
2.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3.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的政策,欢迎外国人在中国经商甚至定居,在一些较大的港口设立供有外商居住的蕃坊。国家还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4.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平等贸易,友好往来,用丝绸、瓷器换取香料、象牙,每到一处都收到热烈欢迎。
宋朝泉州市舶司遗址:
 

闭关政策:
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把海外贸易限制广州一带,规定外国商人一切商务均需通过少数特许“行商”之手,对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实行限制等。闭关政策虽然在早期抵御西方资本主义海盗式的掠夺和侵扰东南沿海时起过积极作用,但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的萌芽和发展,阻碍了中国人学习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远远落后于西方。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该政策的破产。

闭关锁国”的政策:
1、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机自己的统治。
2、经过:
清初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统一台湾后,清政府开放四个港口,最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00年;
(2)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者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3)但是,当时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4)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下图)材料二:“市舶之利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