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它有能力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包括
    ①遵义会议②“大跃进”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马游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它有能力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能够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包括①遵义会议②“大跃进”运动③“文化大革命”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A.①③B....” 主要考查您对

遵义会议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遵义会议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遵义会议: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
1、共同点:
(1)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不同点:
(1)所处环境不同;遵义会议处于长征时期和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危险环境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处于建国后粉碎四人帮后安定时期。
(2)讨论的议题不同,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纠正了“两个凡是”的思想错误,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经济上方针。

遵义会议召开:
1、背景: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
2、内容:
(1)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选取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的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左”和“右”:
用“左”或“右”来区别派别的习惯来源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当时的国民公会里山岳派在左,吉伦特派在右。山岳派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革命民主派,因坐于会议大厅的最高处得名。1792年吉伦特派退出雅各宾俱乐部后,山岳派实际上成为雅各宾派。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时的实际,就是正确的;如果超越了当时的客观实际,做了条件不成熟的事情就是左倾盲动(冒险)主义;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投降)主义。
在战争年代,党内“左倾”容易走向关门主义,“右倾”容易导致投降主义,因此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左倾”的冒进性。在和平时期,党内“左倾”容易走向空想主义,“右倾”容易导致妥协主义,因此还要反对“左倾”、“右倾”,但主要是反“右倾”的保守性。其实,“左”与“右”的区别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就说过:“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
“四五”运动(天安门事件):
“四五“运动是江青反革命集团镇压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的事件。1976年4月4日,北京上百万群众连续数天自发地集合到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张贴诗词,悼文,发表演说,怀念周恩来总理,痛斥“四人帮”。5日,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发现,他们献的花圈被收走了,守卫花圈的群众也被抓走了,异常气愤。于是,在“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的口号下,采取抗议行动。这一革命行动,史称“四五”运动。江青为首“四人帮”等污蔑群众的革命行动“反革命事件”,下令镇压,许多群众遭毒打,200多人被捕。同时,“四人帮”还捏造各种罪名,认定邓小平是“运动的总后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
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
“文革”以来,林彪的地位上升,党的九大确定他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以他为首的集团,势力发展很快。九大以后,林彪集团加紧争夺权力。1970年夏,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反毛泽东常态,明知毛泽东提出不设国家主席,而坚持设国家主席。他表面上让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实际上他自己要当国家主席。这种急于争夺权力现象被毛泽东察觉,责令林彪骨干黄永胜等进行检讨。
林彪集团见势不妙,就策划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闻风,立即采取措施,粉碎这场政变。林彪的阴谋败露,于1971年9月13日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度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影响:“九一三事件”标志着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灭亡,也促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也宣告了了“文化大革命”从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系统纠正“文革”的错误,导致“四人帮”反抗,毛泽东也无法容忍邓小平“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做法,又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刚刚稳定的局势又陷入混乱。
1976年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和各地人民群众纷纷来到天安门广场的悼念、抗议“四人帮”。这就是“四五运动”。运动遭到了“四人帮”的镇压,邓小平被诬蔑为“天安门事件”的后台,再次被打倒。然而四五运动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
接着,1976年7月朱德逝世,1976年9月伟大的毛主席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篡党夺权的活动,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采取果断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四人帮”受审:


三起三落的邓小平:
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
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革”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  
第三次“落起”是在1976年至1977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革”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它有能力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