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宋与西夏之间虽常有战争,但经贸往来仍然频繁。宋夏间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贡使贸易、榷场贸易、民间商贩贸易。贡使贸易是通过西夏使臣向宋进贡物品,而宋则优厚赏赐回报。榷场贸易是通过设于边地的官办贸易场所,双方进行贸易。民间商贩贸易是未经官方允许的民间私下交易。通常宋以缯帛、罗绮、茶、香药、瓷器、漆器、姜、桂等(西夏是千里不毛之地),交换西夏的战马(宋朝缺乏战马)、玉、毡毯、麝香、毛皮、羚角、柴胡、苁容、翎毛、琥珀等。金属、粮草为宋禁止贸易的物品,但民间仍私下交易。宋夏间先后在保安军(今陕西志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等地设置过榷场。每逢夏发动进攻和边民纠纷时,宋就以封闭榷场和禁通贸易相威胁。
    (1)在宋夏贸易中,双方想得到的主要商品分别是: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你怎么看待宋与夏的和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广东省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刘晓珊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宋与西夏之间虽常有战争,但经贸往来仍然频繁。宋夏间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贡使贸易、榷场贸易、民间商贩贸易。贡使贸易是通过西夏...” 主要考查您对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辽、宋、夏的和战,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1004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宋辽形势图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想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劝阻,才勉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宋朝“守内虚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宋朝的妥协使辽国得到很多好处。但是,“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平稳的局面。


宋与辽的和战:
宋太宗统一中原和南方后,为了夺取幽云十六州,亲自率兵向辽进攻。宋军包围了幽州城,并在高粱河向辽的援军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负伤中箭仓惶逃走。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趁着辽朝内部矛盾重重,宋太宗再度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军以曹彬为统帅,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结果,出了中路军全身而退外,其余均被歼灭。从此宋朝放弃了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计划,开始采取消极防御的措施。
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议和,双方维持旧疆,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守边界;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宋辽边疆的安定,双方贸易兴旺,使者往来不断,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与西夏的和战:
元昊称帝都,与宋朝不断交兵,双方损失都很严重,于是元昊请和。1044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檀渊之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宋与西夏之间虽常有战争,但经贸往...”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