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萌发: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
1.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一 40℃,最适温度为25℃~30℃。
(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
(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
2.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
(2)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时子叶大都出土,因此播种时要浅一些;单子叶植物种子萌发时子叶不出土,可种的深一海,由于种子萌发时所需养料来自种子自身,所以同样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士壤中和贫瘠的土壤中,只要外界条件具备,都一样能萌发。
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梳理: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实施“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培养兴趣和能力。
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自主获得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知识。
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提出问题: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推荐器材:罐头瓶、吸水纸、标签、水、绿豆种子。
设计实验: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对照实验。
设计试验方案:准备的材料是:4套罐头瓶、4张吸水纸、40颗绿豆种子、4张标签纸、一个小勺等。
步骤: 1.将4套罐头瓶用标签纸分别标上1-4号,将4张吸水纸分别铺在4个罐头瓶的底部,将每个罐头瓶中放十颗绿豆种子。
2.在1号罐头瓶中不洒水,盖好瓶盖,再将它放在温度20℃左右的室内。
3.在2号罐头瓶中洒上适量的水,使水将刚好浸湿但没有浸没种子,盖好瓶盖,再将它放在温度20℃左右的室内。
4.在3号罐头瓶中洒上较多的水,使水将种子完全浸没,盖好瓶盖,再将它放在温度20℃左右的室内。
5.在4号罐头瓶中洒上适量的水,使水将刚好浸湿但没有浸没种子,盖好瓶盖,再将它放进冰箱中。
6.每天定时来观察罐头瓶中的种子萌发情况,做好记载。
预期的实验结果:
2好罐头瓶中的种子萌发, 1.3.4号罐头瓶中的种子不萌发。
实验记录:
连续进行实验一周,每天定时观察,并且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实验结论: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是否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
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吗?
实验设计:1.建议测定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来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将实验设置成对比实验。
实验组:模拟酸雨:请同学们用白醋,比如北京六必居白醋用1份白醋加一份清水可以控制PH在4。
对照组:可以用等量的清水做对照。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的种子的种类、大小、数量、新鲜程度及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均应相同。(建议选用小麦、绿豆、玉米、花生等种子,最好用50粒种子便于计算)
3.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两个实验均应设置重复实验。建议最好做4~5个重复实验,并且每一组都用记号笔做好标记,防止混乱。
4.每天要给种子浇水,但实验组一定要用酸雨浇,对照组用清水浇。大约5~7天后,统计各容器中种子的萌发数,再计算发芽率。
5.为了方便记录实验数据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议同学们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观察结果。如果有问题,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表格。
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影响表
6.统计计算:分别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种子发芽率的平均值,作成柱状统计图,进行分析比较。
7.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酸雨真的对生物产生不利的影响。
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在阳光照射下产生光化学作用,形成硫酸雾,硫酸雾在空气中不断凝结增大,当它与水蒸气相遇后便形成酸雨。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①酸雨使土壤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变化,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②酸雨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使水中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③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
④酸雨直接威胁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酸雨的预防措施:
①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煤、石油等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②做好回收和利用污染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