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语文

首页
  • 写句子
    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贯、得体的话。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拿出手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一部分栗子,又不能拿出手来,只好痛哭流涕。一个行人对他说:“你还是知足一些吧,                                     。”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语文写句子难度较难 来源:甄引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贯、得体的话。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小孩把手伸进装满栗子的瓶中,他想尽可能多地抓一大把,但当他想要拿出手来时,手却被...” 主要考查您对

补充句子

口语交际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补充句子
  • 口语交际
补充句子: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前后意思一致。
常涉及到正确使用关联词语,运用修辞,改变句式,联系具体语境对句子进行补充和续写.

补充句子技巧:
 1、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
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
一个完整句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子。
这种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后半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或者“怎么样”,也就是他(它)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
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缺一不可。如:
  同学们 学习 。      小鸟 唱歌 。
  (谁)    (做什么)       (什么)(做什么)
(2)“谁(什么)”+“是什么”的句子。
这种句子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后半部分告诉别人前面所说的“他”或“什么”是什么。如:
  李洋 是学生。         这座楼房 是工人宿舍。
  (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3)“谁(什么)”+“做”+“谁(什么)”的句子。
这种句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
第二部分是“谁”或“什么”所发出的动作行为,
第三部分是这个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物。如:
  小明 复习 功课 。      王强 帮助 同学。
  (谁)  (做)   (什么)        (谁)    (做)    (谁)

2、我们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必须注意两点:
 (1)平时我们所用的句子一般都不会只由基本成分组成,句子成分多时容易造成遗漏,
这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句子的基本成分,然后再增添附加成分。如:天花板上挂着吊灯。
先确定了基本成分,再增添附加成分:
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这样就不会丢三落四了。
 (2)句子写完以后,要多读几遍,看看它属于哪种类型,基本成分是否齐全;
这样就能保证我们所写的句子都是完整句。


补充句子教学:
学生补充的句子常见问题:
从语法角度虽然没有错误可言,但内容俗套,语言贫乏,句式呆板单一。
应对策略:教师应尽量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句子实践,让学生有话可补充,逐渐学会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补充句子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
一、鼓励大胆质疑──句子材料力求新鲜
许多学生补充句子时,总喜欢套用现成的材料,照搬照抄。
如苏教版第七册练习1补充句子练习第1小题:“广场上_________”。学生一般都填上了“广场上有天安门、纪念碑”等。
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很有灵气,运用起来“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拓展思路,选择新鲜材料补充句子,充实内容。
如“广场上________________”。看了此题,你会提哪些问题?
学生经过思考,生活材料在脑中得以再现,提出了以下问题:
广场上美吗?广场上人多吗?广场上热闹吗?广场上最近发生了哪些事?……
学生提出的问题百花齐放,句子所涉及的材料方方面面,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二、调动语言积累──句子表达力求具体
部分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只要句子完整即可。因此出现了像“广场上很美。广场上人多”这样说错又不错的句子。
细细推敲,句子内容表达欠具体,显得空洞,更谈不上语言文字美的意境。
当然,如果把“怎么美、人怎么多”描写到位,句子自然而然就具体了。
就此,可以问学生哪些好词佳句表示美,表示人多?且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学生通过充分调动已有的语言积累,在脑子里重现。
如表示美的好词佳句:彩旗林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
表示人多的好词佳句: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像潮水一样……
这样,补充句子练习就成了好词佳句擂台赛,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亢,下笔如有神地写出了:
①广场上彩旗林立,百花齐放,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②广场上人山人海,只见那彩色的河流向东流去。
③广场上不但花团锦簇,而且人流如潮。
要做到句子内容表达具体,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一些好词(包括一些关联词)、佳句(包括使用修辞的句子)。

三、体悟句子情感──句子形式力求多样
补充句子仅在句子材料上拓展,内容表达具体方面作探究,我认为还远远不够,还得从句子表达形式方面作一番探究。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句子补充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应该表达怎样的情感。
如“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表达了对广场赞美之情。要表达赞美之情,还可以用什么句式来表达?
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用反问句: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难道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吗?
有的说用感叹句: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补充句子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补充句子的材料应新鲜,内容应具体,句式应多样,为学生真正学会补充句子架桥铺路,最终水到渠成。


口语交际:
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把口语简单地等同于听话、说话,它不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多种感观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注意问题:
口语交际是一项新鲜而古老的训练内容,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在平时训练中,要让口、耳、眼、手等多种感官并用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3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4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5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历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比较常见的交际情境例析:
1、说服他人
例: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
解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或思路准确有效地传达给他人,并且希望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付诸实施,这个过程就是说服。既然要说服他人,就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这就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对方心服口服。
答案示例:叔叔,文学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成长,是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的。

2、邀请他人
例: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老师说的话写在下面。
解析:既然是邀请他人,所以首先一定要说明邀请对方参加什么活动,邀请的原因是什么。其次是要将活动安排的相关细节及注意事项告诉对方,诸如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做些什么样的准备等。
答案示例: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现场指导。

3、劝阻他人
例:几个中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鸽子,他们好奇地围上去。其中一个同学说:“我来把它的毛拔光,看看它还能不能活。” 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想劝阻他,你将怎样说?(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如果正面劝告,就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也可以直话曲说,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
答案示例:你看,它都受伤了,你还忍心再伤害它吗?再说了,鸽子也有生命,凡是生命我们都应该尊重。

4、采访他人
例: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为此,某中学决定组织一次社会调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假如你是这所中学的学生,准备采访一位正在河边晨练的老人,向他了解对这一污染现象的看法,你会怎么说?请写出来。
解析:采访是人与人的交际,是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所以采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明确采访的主题,所采访的对象以及要提问的问题等。要让被采访者敞开心扉,努力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采访者也要打开自己的心胸,以心换心,以诚换诚,以情换情。
答案示例:老大爷,您好!我是某中学的学生,想问一下,有人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对这种做法您怎么看?

5、介绍他人
例:逸夫中学举办“追念王选,勇于创新”座谈会。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请你以会议主持人的身份把王选简要介绍给同学们(不超过30字)。
材料:王选(1937-2006),江苏无锡人。王选同志是著名的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曾一手创办了北大方正集团,生前任北大方正集团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他领导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
 解析:介绍他人就是让大家对被介绍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介绍时,一般只介绍姓名、单位、职务,有时也可强调其才能、成果,便于新结识的人相互了解与信任。
答案示例:王选是著名科学家,汉字照排技术与北大方正集团创始人。

6、动员他人
例:宁波,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爱心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爱心行列。最近,学校正在组织“爱心助学”活动,主要内容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学生建一个“爱心图书馆”。作为本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向全班同学作一次捐书动员。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洁,富有鼓动性。(60字左右)
 解析:动员一般是发动人参加某项活动。例6是捐书动员,目的是让全班同学为贫困山区的学生捐献图书,因此动员时应强调捐书的目的、意义,语句要富有鼓动性。
答案示例:作为“爱心城市”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去帮助贫困山区的同学。同学们,献出你的一份爱心,为他们捐出几本书,让他们也能和我们一样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7、评价他人
例:下面是两位同学在专题讨论会上就“读书的最高层次”问题所作的发言,请对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作一简要评论并阐明你的观点。
甲:我认为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采宝石的劳工,不断淘汰矿渣,只取那纯净的宝石。
乙:我觉得读书的最高层次应该像蜜蜂,不断采撷花的芳香和花的美丽,并把花香花容酿成更高档次的蜜。
分析:这道口语交际题还是考查具体情景下的口语交际,考查目的一是考查分析辨断能力,二是考查学生阐明自己观点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回答这道题要做到条理清晰,简明扼要,语言得体,而且还要能清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甲的观点是读书的最高层次是去伪存真,吸取书中的精华;乙的观点是读书的最高层次是读别人的书,兼收并蓄,消化吸收,最后加工成为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读书就应当兼收并蓄,各种书都要读,丰富自己的头脑,最后一定要吸收加工,不能走“拿来主义”,要变为自己的知识。

8、观点辩论
例:针对校园里的“追星族”,同学们争论开了——,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辨论,如果你在其中,你应怎么表明自己的观点呢?
甲说:现在有的同学整天追随着一些所谓的青春偶像。减肥啦、染发啦……什么都学,就是没了自己的个性。中学生充当“追星族”,对成长没什么好处。
乙说:充当“追星族”,没什么不好的。我自己就是“追星族”。追星,其实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缺乏追星的经历对成长是一种遗憾。
你说:
答题要点:一是能针对争论的话题焦点;二是有自己的理由。 酌情给分。例一:充当“追星族”对成长没好处,一味模仿明星的另类做法,易养成不良习气。例二:充当“追星族”有好处,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一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敬业精神等,对我们的成长有促进作用。例三:不可一概而论,应欣赏、学习明星好的一面,如突出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等;不应学其不好的方面,如自视过高、生活作风不检点等。
口语交际题常考形式及应对技巧:
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在说话时要简明、连贯、得体、讲究词语的运用,还要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中考对口语交际的考查,主要就是情景对话,重在交际,即说话是否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场合、身份、敬语的使用等。
考题常常设置一个特定的口语交际的情景,要求考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命题形式上,多以表述题为主。
口语交际考查的几种形式:
(1)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查的重点;
(2)是论辨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
(3)是观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
(4)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

答题要求:
(1)言之有“礼”,即根据特定的情境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2)言之有“物”,即有具体内容,不讲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话;
(3)言之有“序”,即按一定的顺序说,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4)言之有“节”,即话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技巧:
(1)读通情景,抓住中心或主题,根据具体情景进行表达。
(2)注意说话对象的身份、年龄、场合等。
(3)注意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注意字数限制,既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准确恰当。

常用敬词与谦词集锦: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

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

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

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

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父执:父亲的朋友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

高堂:(书)指父母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

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

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

更衣:婉辞,上厕所

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

归省:(书)回家省亲

桂冠:光荣的称号

贵庚:敬辞,问人年龄

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

过誉:谦辞,过分称赞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

合卺(jǐn):成婚

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

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

候光:敬辞,等候光临

候教:敬辞,等候指教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

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

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发现相似题
与“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连贯、得体的话。有这样一则...”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