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改错题
    阅读下面这篇作文,按要求加以评改。
    我 的 心 灵

    月亮用蓝色的眼睛,编织着黎明的憧憬;白云用飘逸的身影,喷洒着快乐的甘泉,大海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万物的悲欢,而我却用清醒的记性,回忆着那“心灵触动的瞬间”。终于,盼望已久的一个周末轻轻地来到了我的身边①,随之,一颗轻松的心也了赶上回家的征程。妈妈在家里干什么呢?一颗轻松的心泛起了涟漪,不言而喻,我的心中正在勾画着一桌丰盛的晚餐②。唉,人未到心先到了。
    我轻轻地推开家门,“怎么没人?妈妈每次都是在家里等我的呀!”我心中不由得产生了埋怨。“女儿,回来啦?”是妈妈!我欢快得像一只小鸟,飞出了家门。然而,眼前的一幕把我给惊呆了:妈妈穿着一身灰白色的工作服,显然已经穿了很久了。再看妈妈的脸上正流淌着汗水。看着看着,不知在什么力量的推动下,我奔入了妈妈的怀抱。我哭了,同时我什么都明白了。原来,妈妈自从下岗后,妈妈就当上了清洁工,用母女俩的生活③。但她从未对我说过。我的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时,妈妈用那双粗糙的手抚摩着我的头,也落泪了。我突然觉得妈妈老了,她的背已经成了一张弯弯的弓……
    明月留给夜晚的是美丽的梦幻,小河留给远方的是无私的奉献,春天留给秋季的是美丽的丰收,假日留给我的却是心灵的触动。我会永远记得这“心灵触动的瞬间”,去做“不学家雀蹲屋角,要学雄鹰战天涯”的人,争取用双倍的爱去回报我那可亲可敬的妈妈,因为她留给了我“心灵触动的瞬间”。
    1、划线的四个词语用得不够恰当,你认为分别换成什么词语才更好?
    “蓝色”改为________ “记性”改为________
    “赶上”改为________ “奔入”改为________
    2、开头段有两个标点符号用得不正确,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直线的三处语句,或者有语病,或者不够完善,或者不够简练,请加以修改。
    ①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文题“我的心灵”拟得不恰当,请你给本文另拟一个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本文写一段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模拟题语文改错题难度较难 来源:崔保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面这篇作文,按要求加以评改。我 的 心 灵月亮用蓝色的眼睛,编织着黎明的憧憬;白云用飘逸的身影,喷洒着快乐的甘泉,大海用宽广的胸怀,包容着万物的...” 主要考查您对

标点符号

病句辨析

正确使用词语

记叙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标点符号
  • 病句辨析
  • 正确使用词语
  • 记叙文阅读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表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标点符号分类:
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
其作用在于: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
①句号( 。)
②问号( ?)
③感叹号( !)
④逗号( ,)
⑤顿号( 、)
⑥分号( ;)
⑦冒号( :)

标号:
其作用在于: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①引号(“ ”)
②括号〔( ) [ ] { } 〕
③破折号( ── )
④省略号(……)
⑤着重号( .)
⑥书名号(《 》〈 〉)
⑦间隔号(·)
⑧连接号( — )
⑨专名号( ____ )

符号:
①注释号( * )
②隐讳号(×)
③虚缺号(□)
④斜线号( / )
⑤标识号(▲或●)
⑥代替号(~)
⑦连珠号(……)
⑧箭头号( →)

初中语文常考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1)引号。
①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对所引用的原话不能作任何修改,间接引用即所谓的“转述”,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不用引号。引用成语、谚语等,用不用引号都可以,以不用为常。
②重要的或特定含义的词语,也可以用引号。引号一般用双引号。引文之内又有引文,就用单引号,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再用双引号,依次类推。后引号和点号连用的时候,如果引文是完整照录别人的话,引文末尾的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前,如果是作为引文者文句的一部分,点号就放在后引号之后。

(2)破折号。
①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例如:象梦一样,我踏上了联邦德国的旅途,到了海涅的故乡——莱茵河畔的杜赛尔多夫。
②还可以表示语意的转折、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
例如: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转折)
“团结——批评——团结”,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跃进)
“嘟——”火车进了站。(延长)
③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也用破折号。
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科学: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④破折号还可以用在文章的副标题之前。实际上也是一种注释性用法。
例如:网络文学的第一声号角——痞子蔡和他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注意:如果解释说明的话插在句子中间,就可以在前面后面各用一个,这叫双用。
例如: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象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巴金《灯》)

(3)省略号。
①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
②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等。

病句辨析: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省市的中考乃中占有一定的分值,因而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
凡是表达意思不能做到简明、连贯、流畅的句子,就叫病句。
病句辨析就是对这些句子的辨别和分析。


常见的病句类型: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
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残缺等。
例:半夜里在旷野中听到了那种咯咯咯的声音,使我毛骨悚然。
解析:前半句省主语,后半句不能再省主语。如用“声音”做主语,可将“了”改为“的”,如用“我”做主语,可删去“使”。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例: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解析:这个句子主语的中心语是并列词组“任务和工期”,它和谓语中心语“沉重和紧张”搭配不当。应当分开说:“任务艰巨,工期紧张”。

(3)语序不合理:
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例: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解析:这个句子有一个比较复杂的状语,其中的“频繁”应放在动词“播送”前面。

(4)句式杂糅:
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例: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解析:这个句子把两个介宾词组杂糅在了一起,句子的结构混乱。
可以改为:明天,在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下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或者:明天,由两车鬼子荷枪实弹押送的车队要经过一条山沟,这可是伏击的好机会。

(5)前后表达不一致:
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意思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应该成对使用的关联词语缺少呼应,或者误用关联词语,都会造成句子表意不明。

(7)其他情况:
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等。
病句辨析方法:
病句辨析题的考查类型较多,但不管哪种出题形式都意在考查对句子整体结构正确与否的辨别,做题中我们常用的辨析方法有:
一、使用语感审读法辨析病句
语感审读法是指:
在审读的过程中,调动语感,感知病因,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加以辨析或修改。
病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辨析:例句中的“不管……都……”不合表达习惯,“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或未然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的或已然的。因而此句有语病,可将“不管”改为“尽管”。

二、使用结构紧缩法辨析病句
结构紧缩法是指:
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
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病句,都可以用此法去辨析。
病句: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辨析:运用提取主干法,将主干变成“‘生物入侵’是‘物种’”,由提取的主干可知,该句的主语和宾语不搭配。

三、使用逻辑分析法辨析病句
有的病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只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等方面去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病句: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该给以严厉打击。
辨析:产品可以伪劣,但劣质产品绝对没有人会去仿造,所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

四、使用标志识记法辨析病句
标记识记法是指:
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
病句的常用标志词有: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
1.若句子出现数量词,便可考虑是否犯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表意不明等语病。与数量词有关的搭配原则如下:
倍数不能“减少”,只能“增加”。
病句: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辨析: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2.概数不能连用。概数的表述方式有三种:由系数或系数与位数组成,如三四个、五六个;
在数词前加“成、上、约、近”等,如成百、上千、近一万;数词后加“多、来、左右、上下”。
我们在运用这三种用法时,只能用其中的一种,不能杂糅使用。
病句:小王住院已经十四几天了。
辨析:“几”本身是个概数,不能与表示定数的“四”连用。根据两个相邻数目表示概数的要求,应当删去“几”,改成“十四五”。
3.注意“提高了”与“提高到”,“增加了”与“增加到”的区别。“提高了”、“增加了”表示净增加数,“提高到”、“增加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要根据语境的具体情况,判断使用是否正确。
病句: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辨析:“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应改为“提高了”。
4.“最多、至少”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
病句: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辨析:“最多”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可将“以下”删除。
5.句中出现否定词(包括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时,应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包括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是否有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等语病出现。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述一重否定的意思。
病句: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
辨析:“忌”也可视为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后面又分别用“不过”、“不能”、“不可”来否定,意思正好与句意相反。
6.有些复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因此,一要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
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关联词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联词错用、赘余或残缺、不合逻辑等方面。
病句: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重视自身发展的规律。
辨析:“不仅要……”与“而且要……”是表示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换位置。属不合逻辑。
7.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因介词造成的语病主要有: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词造成主客体颠倒,介词残缺或搭配不当等。
如:介宾结构+使令句或动宾结构+使令句,往往都缺主语尤其注意使令句掩盖主语的情况。
病句:自从他回家看了病危的父亲后,一直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不吃一点东西。
辨析:“自从……后”掩盖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自从”。
8.一个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或短语应仔细审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病句:我校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关系到我校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辨析:“能否”是两面词,而后面对应的“根本任务”是一面词,搭配不当。
9.句中有代词,可考虑是否指代不明。一般情况下,文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
另外远指与近指错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病句:远处山上的灯塔,这应是夜行者的希望。
辨析:“这”指代“远处山上的灯塔”,错用了,应换为“那”。
10.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具有多义性或词性具有多样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的情况。
病句:他背着父亲和哥哥悄悄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辨析:“和”可作连词,理解为“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也可作介词,理解为“他与哥哥一起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五、使用造句类比法辨析病句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就需要用到造句类比法。
即: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
病句: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辨析: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
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辨析病句的口诀:
看到多重定与状,思考语序当不当;句有并列的内容,种属搭配与照应;
反问再加多重否,表意相反经常有;能否是否好不好,后面一个对不了;
他它这那还有此,指代不明含糊辞;句中数字要细判,约数倍数经常乱;
是与不是表判断,主宾搭配合习惯;对和对于前后看,谁是主动要分辨;
个作量词要小心,既修定语又饰宾;和与二字现句中,断句不同意不同;
连动逻辑必须审,连宾概念定要分;谓语后带长串宾,一般残缺宾中心;
关联词语要搭配,准确再审主语位;语感感知语法析,再看修辞和逻辑;
规律标志一望知,造句类比是好事;病句判断很容易,记牢口诀得成绩。

正确使用词语: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词语分类:
一、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1、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组成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
仿佛、苍茫、水果、蜈蚣、琉璃、参差、蹉跎;
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二、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一)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
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
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
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
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从、往、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
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
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
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
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三)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

他(人称代词);

怎么(疑问代词);
还(语气副词);
不(语气副词);
来(行为动词);
呀(叹);

下回(量词);
我(人称代词);
还(重复副词)来;

有(存现动词);
借(行为动词);
有(存现动词);
还(行为动词);
再(重复副词);
借(行为动词);
不(语气副词);
难(形容词)。


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1、同义词的辨析
从构词成分上辨析。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
从词的使用上辨析(要注意词的搭配对象)。从词的情感色彩上辨析。
2、反义词的运用
恰当的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
3、词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
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4、语体色彩
词的语体色彩包括口头语体色彩和书面语体色彩。口头语词平实朴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书面语词庄重典雅,确切严谨。


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放式及解题方法: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考查词语的使用和近义词的辨析,考查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结合语境考查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的较多,而前者出现频率更高。
2.选择题是较固定的题型。一般采用选择填空和正误辨析两种形式。
3.命题角度主要涉及实词的词义、色彩和用法,虚词的基本用法、搭配和位置。  
4.所选的大都是来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多选取或摘录报刊上的语句、语段作为命题的语境,所涉及的既是常见又是易错的词语。

解题方法:

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
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
平时写作,要养成字字斟酌,力求用词准确的习惯;
要用一定的时问对近义实词和易混虚词作集中复习,分门别类,归纳整理。
1.弄清语境。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语句中包括所指对象、使用范围在内的各种情境因素,选择正确的词语。文章的字、词、句、段、篇是浑然一体的。所谓“词不离句”就是这个道理。
2.辨别词义。
中考试题大多选取近义词来实现考查,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因此,辨析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关键。做题时我们要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句意,进行选择。
3.筛选排除。
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尤其是那些同义词,根本无法从词义上加以辨析,这时采用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谓排除法,就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以至选出正确答案。
4.迁移应用。
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而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人日常习惯用语中,通过另造句子的方法来进行比照辨别,区分出异同,选出正确项。
5.词语代入。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朗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得当,句意是否明确。所以,在做易混词语辨析题时,可以将待选词语填入原句,再默读,体味语感,分辨词语运用是否妥当。尤其是在做关联词辨析时,将成套的关联词代入原文,通过朗诵,领悟出词语与原句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
,什么。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这篇作文,按要求加以评改。我 的 心 灵月亮用蓝色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