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古代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大陆之间,有丝绸之路相连,东西方文明或断或续地沿着这条商路发生着交往。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火器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传播的哪种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反映古代文明两种传播方式的相关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那种交往方式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重庆市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王千锁(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代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大陆之间,有丝绸之路相连,东西方文明或断或续地沿着这条商路发生着交往。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 主要考查您对

丝绸之路

元朝的疆域

希波战争

马可·波罗的东来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丝绸之路
  • 元朝的疆域
  • 希波战争
  • 马可·波罗的东来
  • 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

丝绸之路:
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滴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沿着通道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奇珍异物也陆续输入中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称于后世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开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产生的实质:
丝绸之路是西汉政府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汉朝的丝、丝织品大量运到西域后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之后的民间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开通丝绸之路的影响和历史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丝绸之路的路线图:
 
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
元朝的疆域:
元朝统一后,疆域空前广阔,北到蒙古、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总面积约1200万平方千米。
元朝的疆域:
 

元朝与四大汗国:
成吉思汗曾经发下宏愿:“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所以他和他的孙子忽必烈东征西讨,一直打到了今天欧洲的多瑙河一带,创造了元朝广阔的疆域,我们看元朝疆域图,不禁会慨叹元朝的疆域之广大,同时也会有疑问:地图上出现的四个汗国确实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的,没有划进元朝的版图,他们和元朝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这四个汗国被称为“四大汗国”因为蒙古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所以以中国的元朝帝国为大汗辖区,另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分别是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成吉思汗在世时,把占领区分成三个“兀鲁恩”,分封给三个儿子:长子术赤封于封于钦查、花剌子以及康里国故地,今天咸海以西,里海以北之地皆属之。由于术赤早死,这一封地归于其子拔都,称为钦察汗国,也称“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封于西辽和畏兀儿故地,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包括新疆天山南北路等地,后来称察合台汗国。三子阔窝台封于乃蛮故地,今鄂毕河上游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皆属之,后来称阔窝台汗国。伊儿汗国:伊儿汗国,又称伊尔汗国或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
四大汗国在研究蒙古和元代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所有的历史学家和学者都绕不过对由四大汗国所组成的超级帝国的研究。他们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实际上又各自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四大汗国是蒙古统治者逐次在西征胜利中扩张领土的结果。四大汗国的出现,是蒙古族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古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而引起的战争。战争的导火索是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起义。起义被镇压后,波斯以雅典曾经援助米利都起义为由,渡海入侵希腊。主要的战斗发生于公元前490年和前480-前479年的两次波斯大军入侵期间,但波斯都遭到了失败。直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结缔和约。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而告终,使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影响深远。



希波战争:

时间 公元前492-公元前449年
交战双方 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
战争结果 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打败了波斯
著名战役 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战役(希波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影响 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是最深远的,它是东方帝国波斯和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次碰撞,也是早期东西方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从此,世界文明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

希波战争示意图:


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口述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1.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
2.激起了西欧人的对东方的向往,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许多欧洲人来往与中国和欧洲之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马可波罗东行路线:

《马可波罗游记》的部分章节:
当波罗一家到达京都之后,忽必烈大汗特地召集文武大臣举行盛大的朝会欢迎他们。波罗一家走到大汗御前,跪在地上,叩头致敬。大汗立即令他们起来,详细询问了旅行的情况,以及和教皇交涉的始末。波罗兄弟用明白简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叙述了一切经过。大汗聚精会神,认真倾听。波罗兄弟随即呈上了教皇格利高里十世的书信和礼物。大汗听完所宣读的书信后,对于两位专使的忠诚、热心和勤勉大加赞扬,并且十分虔诚地接受了圣墓中的灯油,命令以宗教的诚心妥为保存。
当大汗发现马可·波罗时,问“他是谁?”尼可罗回答说:“这是陛下的仆人,我的儿子。”大汗立即说:“欢迎他,我很高兴。”并且下令将马可的名字列入荣誉侍从的名册中。大汗为了庆祝波罗一家远道归来,在朝会后又摆下了盛宴为他们接风。波罗一家在朝期间,大汗总是对他们宠信有加,甚至有时还超过了国内的众大臣。他们受到了所有朝臣的敬重。
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抵达大汗的京都马可·波罗在很短的时期内就学会了鞑靼人的一切礼仪举止,并且精通四种文字,能够顺利地读书、写作。大汗看见他如此能干,便想在实际工作中试试他的才能,于是特地派遣他到离京都六个月路程的一个叫哈剌章的地方,去处理一件重要国务。马可·波罗以他的聪明、谨慎,把此事处理得十分得体。同时他又暗中发现大汗喜欢听臣下讲述各地的风俗民情和远方异国的奇闻轶事,因此,他每到一处便用心收集这类事情的正确材料,对于所见所闻的一切趣事,都纪录下来,以便满足自己主人的好奇心……

中国四大发现外传: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四大发明传播的对比:

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帝国的历史上的评价:
1.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
2.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
3.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
天宝十年四月(751)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发,在翻过葱岭、越过沙漠、经过了三个月的长途跋涉之后,高仙芝在七月份到达了中亚名城怛罗斯城下,城中已经有阿拉伯军数千人抢先驻守,唐军只好开始围攻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据阿拉伯史书《创世与历史》记载,阿拉伯人在接到高仙芝进攻的消息之后,驻巴士拉的东方总督艾布·穆斯林立即下达命令,部将塞义德·本·侯梅德带不下数千人的部队抢先驻守怛逻斯城中,加强防守,为大军集结赢得时间。艾布·穆斯林带着自己的1万人赶往撒马尔罕构筑工事准备大战,齐雅德和另一将领艾布达·乌德·哈里德·本·伊卜拉欣·祖赫利召集河中的驻屯军1万人迅速赶往怛罗斯城,(可能还包含艾布·穆斯林的一部分部队,你让这个地位和李嗣业地位相当的人物统领15万大军,想一下都觉得荒唐),高仙芝攻城五天不克,阿拉伯援军赶到,从背后袭击唐军(段秀实传围城五日不克),在外围警戒的葛逻禄部雇佣兵见事不妙突然逃跑,导致唐军阵脚顿时大乱。葛逻禄的行为在唐军看来是彻底的背叛,阿拉伯联军趁机出动重骑兵突击唐军阵营的中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击下再也支撑不住,终于溃败,高仙芝在夜色掩护下单骑逃脱。李嗣业、段秀实收拢散兵游勇向安西逃遁,途中恰逢中方联军中的拔汗那兵也溃逃至此,造成兵马车辆拥挤堵塞道路。李嗣业恐阿拉伯追兵将及,不惜对盟军大打出手,挥舞大棒毙杀百余名同属大唐联军的拔汗那军士,才杀开一条血路,残余唐军得以通过。此前李嗣业还曾劝高仙芝弃兵逃跑,被段秀实斥责为“惮敌而奔,非勇也;免己陷众,非仁也”。在收拢残兵之后,高仙芝并不甘心,依然想进行一次反击,在李嗣业等的劝说之下终于放弃。最后高仙芝只得引残兵逃至安西。
怛逻斯战役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向外传播。“四大发明”最早传出的是造纸术,而造纸术的传出与怛逻斯战役有着直接的关系。唐帝国此役战败,共计一万余唐兵成为战俘,其中包括一些造纸工匠。而不久外部世界的第一个造纸作坊就出现在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附近)。此时距大食第三任正统哈里发奥斯曼派遣第一个谴唐使来华正好约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在时间上几乎相差无几,巴格达也出现了造纸作坊与纸张经销商,之后逐渐扩展到大马士革、开罗,以及摩洛哥与西班牙的一些城市。巴格达也好,撒马尔罕也好,造纸技术是由来自中国的工匠师傅传授的是无疑的。中国的造纸工匠除了被俘后流落它乡传播造纸技术,也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使者在怛逻斯战役之前就到达了那里,或者兼而有之,但是怛逻斯战役至少是推动了造纸术的西传。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材料:材料一:古代世界,从黄河流域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