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物理

首页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的比值
    B.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
    C.光传播信息的本领很弱,是因为光的频率很低
    D.微波炉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对食物进行加热的
    本题信息:2012年湖北省中考真题物理单选题难度一般 来源:张秀锦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的速度等于波长和频率的比值B.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C.光传播信息的本领很弱,是因为光的频率很低D....” 主要考查您对

电磁波的传播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信息与信息传播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电磁波的传播
  • 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 信息与信息传播
  • 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
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电磁波在空间向各个方向传播;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跟光子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在真空(或空气中),电磁波的波速为3.0×108m/s,是一个定值。
金属屏蔽电磁波的原因:
     首先,从电磁波的定义上说:电磁波是一种波 , 同时电磁波也是一种电磁场,而波是会移动的,所以这几句话结合起来就可以知道电磁波是一种会动的电磁场 . 如果电磁波想向一个被金属 外壳罩着的手机发信号, 电磁波就要不断的向手机移动,这样相对于电磁波,手机和金属外壳 就在向电磁波移动,当电磁波与金属外壳接触时,金属外壳的外表是立体所以一定会产生切 割磁感线运动这样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 而电流是有磁效应的所以在电流的周围产生电磁场,两个电磁场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电磁波互相干扰,最后导致电磁波被屏蔽。

电磁波的特征:
描述电磁波特征的物理量是频率和波长。电磁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千赫(kHz)、兆赫(MHz),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Hz=103Hz,1MHz=106Hz。电磁波波长的单位是米(m)。

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波速=波长×频率,即c=λf

注意:不同频率(或波长)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相同。

有关电磁波的计算问题:
电磁波的波速(c)、波长(λ)、频率(f)三者的关系是c=λf。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就可用此公式计算出第三个。

例:兰州人民广播电台现办有三套节目,第一套为新闻综合广播,发射频率为AM954kHz、 FM97.3MHz,其中AM表示_____;发射频率为 AM954kHz的电磁波波长为_____m(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发射频率为AM954kHz、FM97.3MHz,其中AM表示调幅,FM表示调频;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速都是3×108rn/s,发射频率为AM954kHz的电磁波的频率f=954kHz=9.54×105Hz,故电磁波的波长λ=.

答案:调幅 314.5


电磁波与现代信息传递:
      电磁波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载体。正是因为有了电磁波,我们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能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接收到手机信号;正是因为有了电磁波,我们才能在汪洋大海中、在太空中建立广泛联系。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所能传输的信息量越大。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两类:一是以模拟信号传播(分为调频和调幅两种方式);二是以数字信号传播(主要用于电脑、数字电视等)。

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
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流作功而消耗电能,产生了热量,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因素:
与通电的时间、电流、电阻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3、公式:
Q=I2Rt(普遍适用)
Q=W=UIT(只适用于电热器)
式中:I—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培(A); R——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姆; t——电流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秒(S);Q——电流在电阻上产生的热量,单位是焦(J)。

电流的化学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
2、原理:主要是电流中的带电粒子(电子或离子)参与而使得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往往是这个物质得到了电子,那个物质失去了电子而产生了的变化。最典型的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而电流的作用使得某些原来需要更加苛刻的条件才发生的反应发生了,并使某些反应过程可逆了(比如说电镀、电极化)。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的...”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