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十二点的列车
    [埃及]舒尔巴吉著 郅溥浩译

      正午时分,时钟照例敲了十二下。火车慢慢起动。就在这当儿,麦斯欧德迅速跳上最后一节车厢。车厢里挤满了乘客,一个空位子也没有,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他决心为自己找一个座位,不能这样站一路。他看见有个座位上放着一只手提包,想先去抢座,免得给别人占去。他从站在过道上的人群中用肩头艰难地为自己开路,终于走到那座位前。他伸手将包拎起,问也没问一声就将它塞到座位底下。坐在对面的一位姑娘大声嚷起来,问他要干什么?
      他冷冷地反问道:
      “这是你的提包吗?”
      “是我的!”
      “那好!位子是给人坐的,不是放提包的!”
      说完他便仰靠在座位上,带点歉意地向那姑娘微笑。姑娘把脸转到一边,没理他。
      一小时后,火车在下一站停车。检票员走过来查票。他在一位乘客面前停下来,要他下车。那乘客回答说:
      “我买的是到终点站的票!”
      “所有乘客的票都是到终点站的。但每站都必须有一些乘客要下去,给新上来的乘客腾出地方。”
      “真是怪事,世界上没有一列火车会发生这种事。”
      “我们这次列车有自己的规定。你必须下去!”
      “先生,我求你……”
      “听着,如果你再不下去,我就命令乘警把你从窗口扔下去!”
      “等等,让我再买一张票。”
      “没有新票卖给你。”
      “可是……”
      “你是在有意浪费我的时间……”
      检票员对身后的四名乘警示意,让他们把这乘客从车窗扔出去。说时迟,那时快,乘警像闪电般扑向那乘客,迅即抓住他把他从窗口扔了出去。一会儿火车便开动了,那乘客凄惨的呼唤声渐渐消失。检票员和乘警在乘客的惊惧中离开了车厢。
      麦斯欧德看了看姑娘,禁不住和她攀谈起来。姑娘由于刚才的惊恐,也希望有个人和自己说说话,减轻一下刚才目睹的事给她造成的心理影响。麦斯欧德说道:
      “刚才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不敢相信刚才看见的事实……”
      “那就让我们忘掉它。你叫什么名字?”
      “可我不了解你……”
      “那好,让我先作自我介绍吧。我叫麦斯欧德,是个农业工程师,教过书,后来辞职不干了。现在我到终点站去领取分给我的土地,我要在那儿耕耘播种,成家立业。你看,这不是比干公职强得多吗?”
      姑娘转过脸去,淡淡地说:
      “这是你的事,与我无关。”
      他明白她的意思,赶快亲切地说道:
      “可是你必须同意我的观点。”
      “我?为什么?”
      “因为我将去迎接的生活是值得为之作出牺牲的。城市的拥挤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相信我,新土地上的生活将是极其美好的,它将成为天堂的一部分,特别是……如果有一位妻子陪伴着……”
      “妻子?为什么你不和她一起去?”
      “我还没有结婚哩!”
      “你说得对。一开始你最好不结婚,以免婚后生活影响你……”
      “正相反,有了妻子,它才是美好的。……你的意见怎样?”
      “什么意见?”
      “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该轮到你了,我想知道你……”
      “我是从城里逃出来的。”
      “逃出来……”
      “我曾和一个青年相爱结婚。我曾认为他是一个天使。……谁知还在蜜月中他就背叛了我。”
      “在新土地上不会发生背叛的。”
      “我想到遥远的荒无人烟的岛上去生活……”
      “这不是自杀吗?”
      “再跟另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才是自杀。”
      “在新开垦的土地上是不会发生背叛行为的,因为它干净纯洁,没有受到城市中你争我夺和工厂烟囱的污染……请问芳名……”
      “我叫纳吉娃。”
      “她真是我心中的娇娃。”他这么想着,不觉两眼向她瞟了过去,那一双蓝蓝的大眼睛……男人还会梦想到比这更美好的妻子吗?
      “你在想什么呢?”
      她的问话打断了他的思路。他赶忙笑了笑,对她说:
      “你不觉得饿吗?我这儿有烤鸽肉……”
      “等等,我这儿有吃的。”她打开放在腿上的提包,取出几个三明治,带着甜蜜的微笑递给他。
      他没来得及接过三明治,便被停车的声音惊醒过来。
      检票员走过来,看了看姑娘:
      “请把票拿出来。”
      姑娘心头一紧,三明治从她手里掉下来。
      她想起了前一站发生的事情……她勉强堆着笑把票递给检票员,嘴里不住地说道:
      “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是吧?”
      “很遗憾,你的票到此为止!”
      麦斯欧德忍不住喊了起来:
      “不,这不可能!”
      检票员向他投来冷峻而带威胁性的眼光:
      “这与你无关……”
      麦斯欧德一阵战栗,他差点哭出来,说:
      “您仔细看看她的票……也许您弄错了……”
      “我们绝不会错的,先生。我们列车上的一切都是经过精确算计的。请下车吧,太太!否则我将命令乘警把你从窗口扔下去?!”
      “不,”她惊惧地喊了一声,“我自己下去。”
      她从座位站起。麦斯欧德也站起身,对她说:
      “我和你一块下去,纳吉娃!我不让你一个人走。”
      检票员用力一推,把麦斯欧德推回座位上,冲着他吼道:“我们不许任何人下车,除非他的票已经到站!”
      “可是……”
      在检票员那严峻的目光下,麦斯欧德恐惧得浑身都像要溶化似的,僵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呆呆地目送纳吉娃走下火车,泪花在眼睛里翻滚。火车又慢慢起动了。这时又过来一位姑娘,请他允许她坐在他面前的空位子上。她注意到他那含泪的僵滞的目光在看着自己,于是嫣然一笑,说:
      “泪水是污秽的,污秽的泪水流完后,你的眼睛就会变得明亮……瞧,你的眼睛已经变得明亮了……你用镜子照照……你有镜子吗?我有,给你,你照照……”
      麦斯欧德瞧了瞧镜子,发现他的头发已经突然变白,脸上全是皱纹。他像大梦初醒,发现车厢几乎全都空了,大部分乘客已经下去。
      姑娘望着他,爽朗地笑着说:
      “老大爷,你要上哪儿去呀?”
      “到列车的终点站,姑娘!我的票还没有作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人物的分析与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A.《十二点的列车》是一篇爱情小说,它主要讲述了麦斯欧德与纳吉娃这两个年轻人在十二点的列车上的一段奇遇。
    B.麦斯欧德与纳吉娃由相互不满到彼此交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列车上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乘客都害怕和震惊的偶然事件,为了缓和惊悸与恐怖的心理,他们需要交流和语言抚慰。
    C.麦斯欧德厌恶了城市生活,主动到终点站领取分给他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是因为他对未来的美好前程怀有无比的自信和有施必成的决心。
    D.纳吉娃是一个在新婚蜜月的日子遭受丈夫背叛的不幸女子,她离开了她的丈夫,但她并没有对生活、对男人绝望,她想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E.麦斯欧德对新上火车的姑娘说的最后那句话,说明纳吉娃的突然离去虽然让他伤心,但他对未来并没有失去希望,对自己的目标仍然满怀信心。
    2.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请联系你所熟悉的中外名著,比如巴尔扎克、契诃夫等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阐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1年北京高考真题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极难 来源:崔保芬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现代文阅读。十二点的列车[埃及]舒尔巴吉著 郅溥浩译 正午时分,时钟照例敲了十二下。火车慢慢起动。就在这当儿,麦斯欧德迅速跳上最后一节车厢。车厢里挤满...” 主要考查您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从描写的角度来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⑦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⑧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

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1、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3、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4、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5、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
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
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8、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解题方法:

1.纵观全篇把握主旨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因此,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2.理清脉络划分层次

《报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感情脉络是:
由玉簪花“探出头来”“报秋”引得作者“一惊”写起,随即“怅然”,又想到玉簪花的顽强、谦让、洁净和特有的芳香,归结到“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的失落、不安和焦虑。七至九段为第二部分:从兄长寄来的词中有所领悟,悟出“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的人生哲理,从而坚定“领取生活”的人生态度。

3.检索范围准确

摘取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
阅读时,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阅读题一般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不一定真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答案要从选文里找,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在原文中是能够“抠”出来的。

4.综合分析全面考察

有些阅读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答案意思说出来,且往往有字数限制。这种题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题目难度也大。解答此类试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

5.认清手法明确作用

现代文阅读,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方面出题对考生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它们的修辞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
如下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2).拟人搜索
(3).反衬
(4).对比
(5).反复
(6).排比
(7).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发现相似题
与“现代文阅读。十二点的列车[埃及]舒尔巴吉著 郅溥浩译 正午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