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三年级化学

首页
  • 不定项选择题
    图11为电解0.5 M碘化钾水溶液的简易示意图。

    电解槽的中间用滤纸隔开,分成X与Y两部分,而Z为直流电源。电解一段时间后,抽出X与Y的溶液各1毫升,分别放入试管后加1毫升的环己烷,塞紧试管并振荡溶液后,静置试管,则见Y试管内的环己烷产生颜色变化。
    (1)试问置于Y中的电极是什么极
    [     ]

    A.正极
    B.负极
    C.阳极
    D.阴极
    (2)下列有关电解0.5 M碘化钾水溶液实验的叙述,何者正确
    [     ]

    A.在电解过程中,X溶液的电极会冒出气泡
    B.在电解的过程中,Y溶液的pH值逐渐下降
    C.取X溶液1毫升后,加入淀粉液,则见溶液变色
    D.电解后取出滤纸隔板并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结果溶液呈碱性
    本题信息:2009年台湾省高考真题化学不定项选择题难度一般 来源:朱新会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图11为电解0.5 M碘化钾水溶液的简易示意图。电解槽的中间用滤纸隔开,分成X与Y两部分,而Z为直流电源。电解一段时间后,抽出X与Y的溶液各1毫升,分别放入试管...” 主要考查您对

电解池原理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电解池原理
电解池:

(1)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且在阴、阳极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装置:电解池(电解槽)
(3)特点: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形成条件:①与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
(4)阴离子放电顺序:S2->I->Br->Cl->OH->SO42->NO3->F- 阳离子放电顺序:Ag+>Hg2+>Fe3+>Cu2+>H+>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5)电解时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有时溶液pH值会发生变化。判断电解质溶液的pH值变化,有时可以从电解产物上去看。
①若电解时阴极上产生H2(消耗H+),阳极上无O2产生,电解后溶液pH值增大;
②若阴极上无H2,阳极上产生O2,则电解后溶液pH值减小;
③若阴极上有H2,阳极上有O2,且(相当于电解水),则有三种情况:
a如果原溶液为中性溶液,则电解后pH值不变;
b如果原溶液是酸溶液,则pH值变小;
c如果原溶液为碱溶液,则pH值变大;
④若阴极上无H2,阳极上无O2产生,电解后溶液的pH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如电解CuCl2溶液(CuCl2溶液由于Cu2+水解显酸性),一旦CuCl2全部电解完,pH值会变大,成中性溶液。
(6)电解反应类型: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分电解反应可分成五类:
①H2O型:实质是电解水。如电解硝酸钠、氢氧化钠、硫酸等溶液。
②溶质型:溶质所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如电解氯化铜、溴化氢等溶液。
③硫酸铜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金属、氧气与酸。如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单质铜、氧气和硫酸,电解硝酸银溶液时生成单质银、氧气和硝酸。
④氯化钠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非金属单质、氢气与碱。如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电解溴化钾溶液时生成溴单质、氢气和氢氧化钾。
⑤电镀型:镀层金属作阳极,阳极反应是:M-ne-=Mn+,镀件作阴极,阴极反应是:Mn++ne-=M。(电解精炼与电镀,实质上是相同的)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图11为电解0.5 M碘化钾水溶液的简易示意图。电解槽的中间用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