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在5年中对美国GDP的贡献率为30%左右。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技术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微软公司如今分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世界近现史》

    请回答: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当选为美国总统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首次当选为美国总统时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他推行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问题,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材料题难度较难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使一大批新兴产业如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等工业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 主要考查您对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北方的胜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美国的繁荣

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 北方的胜利(《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 世界经济危机
  • 罗斯福新政
  • 二战后美国的繁荣
  • 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自由州:
19世纪中叶,美国北部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南部奴隶制度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北之间的斗争在西部土地的争夺中表现得最为激烈。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但是每当新州成立之际,就发生在该州内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

蓄奴州:

1789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财产权高于人权、州权高于人权、联邦无权干预奴隶制等一系列原则,使奴隶制在美国不仅难以废除,而且还在宪法的保障下继续在南方各州盛行发展。宪法生效时,联邦内共有13个州,其中7个州是已经宣布或即将宣布废除奴隶制的自由州,另外6个州为蓄奴州(南卡罗莱那州,密西西比州,佛罗里达州,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与路易斯安那州)。蓄奴州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产区,需要大量的奴隶进行劳作,以保障生产。







南北经济发展对比:
1.北方建立了工商业经济体系,南方建立了奴隶庄园经济体系;
2.北方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方将数万的奴隶禁锢在种植园中;
3.北方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料,南方属于殖民经济,将大量的原料出口到欧洲;
4.北方需要南方提供广阔的消费市场,南方的奴隶没有任何购买能力;
5.北方需要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南方要求降低关税促进出口。


南北方矛盾的主要表现:
1.经济:北方工商业经济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
2.制度:伴随着西进运动的发展,就新加入美国的州是自由州还是蓄奴州的问题,双方矛盾激化。
南北战争前形势图:

堪萨斯内战——南北战争的预演:
堪萨斯内战堪萨斯内战
美国史上蓄奴论者和反对蓄奴论者之间为争夺对堪萨斯州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一场小规模内战(1854~1859)19世纪以后,美国领土迅速扩张,在密苏里河以西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加地区,前往垦殖的人日益增多,要求建立新州。该地区在北纬36°30′以北,按密苏里妥协案(1820)规定,应以自由州加入联邦,但奴隶主凭借在政府和参议院中的优势,力图在这一地区扩大种植园、畜牧业,主张实行奴隶制。
1854年1月23日,由参议院领地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党魁S.A.道格拉斯向参议院提交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宣布密苏里妥协案和1850年妥协案作废;奴隶制的实施不应受任何地域限制;新开发地区实行何种制度,应留给当地居民或其代表决定,即所谓“平民主权原则”。
这一法案,引起全国长达4个月之久的争论,但在参议院和众议院中均获得通过该法案规定,堪萨斯准州延伸至北纬40°以南(堪萨斯与科罗拉多大部),内布拉斯加准州包括密苏里河以西北纬40°与加拿大之间的地区。奴隶制的扩展从此不再受地域限制,不断推向北部,加速了资产阶级内部的分化,反对该法案的人于1854年7月组成美国共和党。资本主义和奴隶制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酿成了堪萨斯内战。


《宅地法》:
《宅地法》,又译《份地法》、《移居法》,是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专门针对农业发展,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案。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对西部土地实行国有化,并决定按地段分块出售,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偿还国债和满足土地投机者的要求。但出售的土地单位面积大、价格高,西部移民无力购买,因而展开了长期争取无偿分配土地的斗争。由于南部奴隶主的阻挠,直到内战前,无偿授予移民土地的法案均被参议院否决。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于1862年2月28日和5月6日先后通过了《宅地法》。5月20日由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签署。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解放奴隶宣言》是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宅地法》的主要内容: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长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民众,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还规定了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

《宅地法》的影响:

《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最用。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

整份宣言分成两个部分发布:第一部分发布于1862年9月22日,是份概述第二部分目的的准备公告;第二部分正式生效于1863年1月1日,此时正处于南北战争的第二年,其中包含亚伯拉罕·林肯的声明: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联邦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有十个州的名字在第二部分公布时被逐一提及,可有意忽略了马里兰州、德拉瓦州(当时皆未脱离联邦)、田纳西州(已确实在联邦控制之下)、密苏里州以及肯塔基州(已存有几个被邦联接受的派系政府,但仍未正式脱离联邦)。特别豁免权由48个连署成立西维吉尼亚州以及其他被举列的维吉尼亚州郡表述;另外还包含新奥尔良和几个被列举为联邦掌控之下的路易斯安那州郡。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影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促使大批黑人加入反抗南方叛军的行列,战争局势倾向北方;为日后的黑人地位平等创造了条件。
美国内战同美国独立战争的异同:
1、不同点:
(1)原因不同:美国独立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殖民统治的阻碍,南北战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黑人奴隶制的阻碍。
(2)内容不同: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
(3)方式不同:美国独立战争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斗争的方式,美国南北战争是以内战的方式进行的。
(4)性质不同: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双重性质,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相同点:都是为美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根本原因:
1.北方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拥有美国的大部分面积;
2.北方经济发达,科技进步,北方军队战斗力高于南方;
3.北方在战争过程中制定了合理的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
4.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

南北战争的意义:
1.美国内战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2.美国内战粉碎了美国的奴隶制度,使资产阶级完全掌握国家政权,促进国家稳定;
3.内战的胜利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起飞开拓了道路;
4.对美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5.黑人的权利的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黑人并没有获得完全的解放。

美国林肯纪念馆:


美国内战的最后一个阶段——南方重建
美国重建时期(英语:Reconstruction)
在美国历史上指1863到1877年,当南方邦联与奴隶制度一并被摧毁时,试图解决南北战争遗留问题的尝试。“重建”提出了南方分离各州如何重返联邦,南方邦联领导人的公民地位,以及黑人自由民的法律地位等课题的解决方式。这些问题应如何处理引起了暴烈的争论。到了1870年代晚期,重建未能将黑人平等整合于法律、政治、经济、社会体系之中。“重建时期”也是1865到1877年间整个美国历史的通称。

重建可分为三个阶段:
总统重建期:1863到66年,是由亚伯拉罕·林肯和安德鲁·强森两位总统主导,以迅速团结国家为目标,可说开始于解放宣言。
国会重建期:1866到73年,强森总统的温和方案,受到的激进共和党人抵制,此共和党派系在1866年大选后赢得权力并开启他们以自由黑人的公民权利和投票权为重点进行改革,一个由自由黑人、提包客和南方共和党白人组成的共和党同盟掌握了南方大部分的州。
救赎期:1873到77年,南方民主党白人(自称救赎者)击败了共和党并控制了南方的每一个州,标志着重建时期的结束。


1929-1933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它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危机对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以美国为核心的资本主义,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持续4年。
3.破坏性大: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国际贸易减少2/3,失业人口达3000万以上。
30年代经济危机之前的主要经济危机:
1.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
2.1847年蔓延于欧洲的工商业危机;
3.1857年发生于美国的第一次世界性危机。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共性):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1.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贫困,导致购买力不足,供大于求;
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30年代经济危机的影响:

1.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活状况恶化;
2.各种生产企业破产,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银行倒闭,金融行业信誉下降,金融业损失惨重;
3.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各国社会动荡,法西斯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危机期间处理的汽车: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9日这天是星期二,而且这天的纽约股市暴跌达到极点,因此也有人用“黑色星期二”来指这次事件。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由此开始。
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1929年9月初,一位统计学家预言美国将出现空前规模的大萧条,道·琼斯指数即下跌了约10点;随后,胡佛总统声称美国经济从根本上看是健全的,股市再次大规模攀升,但整个华尔街已笼罩了一种警觉气氛。 
到10月24日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12,894,650股股票易手;在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股指更是狂泻13%;到10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有1638万股股票易手,再跌22℅,再次打破历史记录,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大5倍。在此期间,尽管一些金融巨头曾试图挽救股市,比如摩根公司代理人理查德·惠特尼曾一举吃进一万股钢铁公司股票等,但无济于事,股市一泻千里。这一逛泻一直持续到1932年中期,历经34个月,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87.4%,跌幅最大的是冶金、机械、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股票,跌幅均在90%以上。纽约的股市暴跌还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挪威和荷兰,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股市下跌风潮。从那时起,世界金融和经济发展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案》等法案。直到二战之前,美国已经很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

3R政策: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

最大限度的保护中小资产阶级和下层群众的利益,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采用新的理论知道——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
2.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生产力严重下降,金融业濒临崩溃,各大企业破产;
2.美国失业率极高,民众没有收入,生活困难。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2.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3.促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4.促使美国改变原有外交政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5.遏制了美国滋生的法西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的经济势力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本主义工业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
2.在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中占有重要地位;
3.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比重占重要地位;
4.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中占支配地位。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共同特性: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2.各国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领导;
3.注意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提高国家科技水平;
4.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5.美国的支持(美国除外)。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1.战时积累的大量工业生产需求;
2.有效的经济措施;
3.战后对外的经济扩张: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3)马歇尔计划开拓欧洲市场;
(4)第四点原则开拓第三世界国家市场。
4.新的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
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
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
新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化为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大市场相结合的经济。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其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组织和跨国公司。

新经济的特征:
1.“一高两低”的现象,即经济告诉增长和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
2.经济持续性增长;
3.实际个人消费之处和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
4.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发生变化。


美国90年代经济改革措施:
1.改革社会经济;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3.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美国经济创新的两大特征:
1.强调企业的已有选择和自我发展;
2.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并通过制度创新来保证科技创新。
国际上对于新经济的几种解释:
1.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
2.新经济就是信息经济;
3.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
4.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5.新经济是一种高增长、低失业、低通涨的经济发展阶段;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战后兴起的科技革命...”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