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二年级历史

首页
  • 材料题
    材料一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天,两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把口袋塞得满满的,另一个也如法炮制……然后他们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 英国报纸报道:据统计,被劫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三百万磅……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一些拿不走的无价瓷器和珐琅器,竟被打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材料中形容的是哪次战争期间发生的什么事情?
                                                                                                                                                            
    ②上述事件发生于哪一年?文中的“夏宫”指什么?
                                                                                                                                                             
    ③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是指哪两个国家?
                                                                                                                                                             
    ④这次战争中的另外两个帮凶国家是谁?
                                                                                                                                                             
    ⑤这次战争中哪个国家趁火打劫?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多少领土?
                                                                                                                                                             
    ⑥你已学过的近代史上,列强还在哪次战争期间攻占过北京?
                                                                                                                                                             
    本题信息:2010年山东省期中题历史材料题难度极难 来源:马春荣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材料一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天,两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把口袋塞得满满的,另一个也如法炮制……然后他们拉着手荣归欧洲……材料...” 主要考查您对

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面积领土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火烧圆明园
  • 俄国侵占我国大面积领土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
《天津条约》签订后,1859年6月,英、法、美公使接换约之际,带兵悍然闯入大沽,清军取得了大沽保卫战的胜利。英法大为恼火,遂于1860年分别派额尔金和葛罗来华率军扩大战争。咸丰皇帝出逃热河。10月6日,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闯入西北郊的圆明园。他们抢去了园中的金银财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籍。为了掩盖罪行,额尔金命令纵火,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

评价:
圆明园是我国皇家园林艺术的瑰宝,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残忍行径不仅损毁了中国的建筑艺术和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与艺术的损失。
圆明园遗址:

雨果怒斥英法联军的暴行:
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写信痛斥联军是强盗,谴责他们毁灭东方文化的罪恶行径。1861年,参加过火烧圆明园的英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写信,希望知道雨果对这次胜利赞赏到什么程度。雨果在11月25日答复的长信中写道:
先生,你征求我对远征中国的看法。你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你如此重视我的想法,真是太客气了。在你看来,这次在维多利亚女王和拿破仑皇帝旗号下进行的远征中国的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你希望知道我认为可在多大程度上对英法的这一胜利表示赞同。
既然你想知道,那么下面就是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纪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巴黛农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与巴黛农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人常说,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巴黛农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黛农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从文中可以看到雨果将圆明园称为成了世界奇迹,是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文明,公开揭露毁灭这个文明的英法联军为“强盗”,表示强烈的不满和谴责。
俄国侵占我国大面积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1858《瑷珲条约》,是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1860《北京条约》、1864《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80年代(1881)《改订条约》。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1、原因:
俄国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不具备商品输出的能力,无力开拓中国市场。
2、目的:
为了满足领土扩张的野心。
3、过程:
从19世纪50年代末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四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协议书 中国西北部 七万多平方公里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帝国主义为了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并借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比较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2)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是迫使清最高统治者出逃。
(3)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
(4)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2、不同点:
(1)发生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2)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以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侵略利益。
(3)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
1900年——1901年9月。
2.背景: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目的: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扩大在化利益。
4.参与者: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5.结果:
签订了《辛丑条约》。
瓦德西:
瓦德西(1832-1904),德国将领。1870年普法战争时任上校参谋长,1888年至1891年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1898年任陆军总监。1900年晋升为陆军元帅,同年8月启程来华,9月正式就任八国联军统帅,残酷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纵兵在京城等地大肆劫掠。1901年6月回国。八国联军在中国遭到义和团的英勇抗击,使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瓦德西在写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发现相似题
与“材料一 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天,两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