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一年级历史

首页
  • 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迁徙形势,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图中北方民族包括匈奴族。
    [     ]

    (2)西晋就是被内迁的鲜卑族所灭。
    [     ]

    (3)北方民族中的氐族人曾建立前秦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     ]

    (4)北方民族内迁不利于民族融合。
    [     ]

    (5)中原汉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开发。
    [     ]

    本题信息:2012年同步题历史判断题难度一般 来源:田立中(初中历史)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下图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迁徙形势,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图中北方民族包括匈奴族。[ ](2)西晋就是...” 主要考查您对

西晋的兴亡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前秦南伐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西晋的兴亡
  • 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
  • 前秦南伐
  •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西晋建立:
魏文帝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军队灭到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占田制:
占田制是西晋武帝颁布的土地及田赋制度,主要内容有(1)普通成年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亩。丁男50亩,丁女20亩。(2)户调。丁男立户者,每年缴纳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者,纳半数③士族地主有占田、荫客级荫亲属的权利。占田制将农民占田合法化,对士族的占田给予一定限制,但也给予了士族地主大量特权,对超限占田和土地买卖没有限制。

八王之乱:
西晋时期诸王争夺政权的动乱。晋武帝死后,继承者晋惠帝没有执政能力,西晋中央立即爆发了争夺实际控制权力的斗争,八名王族先后开始争夺权力相互攻杀,“八王之乱”先后进行了16年,破坏了社会经济,西晋统治力量大为削弱,加剧了民族矛盾和西晋的灭亡。


 


晋武帝时期的稳固政权的措施:
1、下令恢复经济,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对原来蜀地和吴地与以宽厚的待遇。对军队进行整编和复员;废除曹魏的屯田制,实行占田制。
2、加强诸侯王的权利。为了更好的藩卫皇室,晋武帝大封同姓诸侯王,使诸侯王掌握了封国中政治,经济,军政大权。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1、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晋武帝开始“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
2、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主要表现为“八王之乱”,统治阶级内部的开始相互攻杀,削弱了自身力量,无力对付流民及少数民族的起义。
3、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在苛捐杂税和地主和官员欺压下,农民纷纷失去了土地,转为流民,西晋政府无视流民存在,百姓无法生活,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西晋政府对内迁的少数民族的残酷压迫,使少数民族进行反抗。
晋武帝司马炎:
 

石崇和王恺攀比:
西晋时,不仅皇帝生活奢侈,大臣们皆以奢侈为荣,甚至出现了攀比现象。大足王恺、石崇相互比奢侈;王恺用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烧;王恺作紫丝做步障四十里,石崇就用更贵重的锦作步障五十里;司马炎不但不制止二人的行为,反而把他们的攀比当笑话看,并暗中支持王恺,赐他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石崇却把它打碎了,然后叫人拿出三四尺高的珊瑚树六七株,任他挑选。而此时宫墙外,百姓却过着流离失所,竞相食人的残酷生活。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是指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南迁中原,与中原民族融合。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的状况:
时间 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
内迁民族 匈奴、鲜卑、羯、氐、羌
原因 1.中央为分化和瓦解少数民族政权的力量,并且补充兵源劳动力。2.我国出现了寒冷的天气,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渐南下
概况 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到西晋初年已经达到几百万
影响 积极: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统治者的政策使民族矛盾加剧,内迁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结果 316年,内迁的匈奴人贵族刘渊灭亡西晋,北方陷入了“十六国”的混战时期

前秦统一北方:
前秦是氐人所建立的大权,苻坚称帝后,重用汉人王猛开始一系列改革,基本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社会经济有了一定进步,出现了“人思劝励,号称多士,盗贼止息,请托路绝,田畴修辟,帑藏充盈,典章法物,靡不悉备”的局面。这样,,就为前秦统一北方准备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公元370年-376年,前秦先后灭掉了前燕,从东晋手上夺取益州,有灭掉了前凉和代,统一了北方。

前秦南伐:
前秦的改革时间不长,成果还不稳固,再加上新降服了许多地区,这些地区并不稳定,其中上层分子还在时刻企图复辟。因此,前秦除了军事力量外,整体实力并非十分强大,主要任务仍是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所以王猛临死前,告诫苻坚不要攻打东晋,先治理好北方,但是此时苻坚已经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了,他开始积极部署对东晋的进攻。经过一年艰苦战斗,苻坚夺取了东晋的军事重镇襄阳,彭城以后,错误的估计了形式,认为东晋是“垂亡之国”,不顾众人反对,发动了对东晋的进攻。


前秦帝国皇帝苻坚:
 


江南地区的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经济的特点:
江南开发迅速,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伴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各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1、北方地区的战乱,导致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的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2、南方少数民族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南方政权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4、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集中在北方,南方的战争多为统治阶级内部,为经济发展保持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5、南方优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蕴含了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6、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影响。“永嘉南渡”不仅是北方百姓的南移,北方的士族大姓,甚至是晋朝政府的南移,也为江南的发展带去了大批人才。
7、人民的辛勤劳动,北方的流民组要集中在荆州和扬州,其次是闽江流域及岭南等地,为了重建家园,求得安定的生活,他们有着强烈的经济开发愿望。

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含义
“江南”是一个地域名称。广义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狭义是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安徽东南部。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魏晋以来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教材中所指的是广义上的江南。

发现相似题
与“下图反映了东汉末年以来的人口迁徙形势,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