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学六年级语文

首页
  • 填空题
    读句子,回答问题。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这句话中把____ 比作            
    2.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本题信息:2010年同步题语文填空题难度较难 来源:杨娴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读句子,回答问题。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这句话中把____ 比作 。2.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句中破折号的...” 主要考查您对

标点符号

修辞方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标点符号
  • 修辞方法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
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
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
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语气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发现相似题
与“读句子,回答问题。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