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初中三年级语文

首页
  •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尘世天使
    1去四川什邡①采访,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片废墟中,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在抽“雪茄”,一种比烟要粗的白色长条。老人说:“这是我自己买的烟丝,用纸卷的。
    2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服,满是补丁,针脚粗糙。猜想是他戴着老花镜自己补的。旁边摆着一个大海碗,一点油渍都不剩。他刚吃了一碗面。
    3这是什邡市附近的一个小镇,煤场遗址。在汶川大地震中,这个煤场瞬间倒塌,巨大的烟囱在高空散落,满地都铺了红砖。老人就是煤场老板雇的,收拾整理旧砖,一块砖能得六分钱。
    4他已经58岁,手上有着褐色老年斑,双鬓斑白,只身一人从重庆来这里打工,住在废墟旁边一个潮湿闷热的帐篷里。
    5这个年纪,早该子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了。何必亲身卖命,打工挣钱?
    6他笑着说:“我的孩子才9岁,刚读三年级。我得给她挣学费。”
    7说着,他掏出了一个类似工作证的东西,打开给我看,是学生证。一个小丫头正看着我,童花头,大眼睛,一脸孩子的严肃。
    8他老实地告诉我,这是他捡来的孩子。
    9九年前,他像往常一样牵着牛出门。在小路上,他听见孩子在哭,奶声奶气,在偌大的山谷细若游丝。
    (10)他循着哭声走过去,是个小婴儿,包在破破烂烂的一块蓝布里,搁在一棵矮树下。有张小纸条扎在上面:7月1日凌晨三点出生。算了算,刚出生5天。
    (11)他掏出兜里的西红柿,撕掉一块皮,搁在婴儿干裂的唇上,她使劲地吮吸,脸都涨红了。他抱着她,舍不得放下,就这样抱回了家,差点把那头牛都丢了。
    (12)他一直务农为生。年轻时或许谈过恋爱,如今说起已经风轻云淡:“太穷,没本事,我这辈子没结过婚。”
    (13)我说不出话,就听他说孩子那点事。孩子第一次喊他爸,让他这个大老爷们心花nù放。
    (14)为了孩子,他第一次出山打工,干过矿工、建筑小工、捡垃圾的、看车的……被不懂事的小年轻推搡过,在天桥下裹着麻袋睡过,大风大雨里也赶过路。挣的钱,他给孩子买小花裙子,买书包,买毛毛熊,交学费,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包解乏的烟,因为“最便宜的一包也要一块多”。
    (15)孩子不知道自己是捡来的,老人说这是全村的一个秘密,而且永远不会公开。
    (16)现在,孩子在乡小学读书,和他年迈的母亲在一起,会给他写信,说些“爸爸我想你,保重身体”之类的话。
    (17)今后怎么办?孩子继续长大,要花更多的钱,而他年纪大了,打工也越来越困难。老人说:“老得动不了时,我会把娃娃安排好,送户好人家当女儿……”
    (18)他开始弯腰干活,在杂乱的废墟中清理一块块红砖。我看着他,按下了相机快门。
    (19)回来清理这张照片,有熟人看到问起,我说了老人的故事,几分感叹。对方笑了笑说,这有什么?如果是我遇见,一样也会收养!
    ( 20)当然能,说一句多么轻巧!
    (21)据四川民政厅今年公开的数据,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四川孤儿,只有12名被收养。其他孤儿则由亲友供养或者生活在福利院中,非亲属收养地震灾区的孤儿更是少之又少。
    (22)除了地震孤儿,每天都有孩子被遗弃,但只有极少数的孩子,会遇到他(她)的天使。
    (23)那位孤苦的老人,浸透了尘世最底层的污渍,却心灵雪白,满怀爱意。我做不到他那样,但有幸看到这样的尘世天使,心存敬畏。
    【注释】①什邡(fāng):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小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心花nù    
    小题2:第5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千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5分)
    小题3:阅读第1—4段,从吃、穿、住等方面写出老人生活节检艰苦的其休表现:(6分)
    (1)                     (2)                      (3)                 
    小题4:阅读第14段画线句,说说你的理解。(3分)
    挣的钱,他给孩子买小花裙子,买书包,买毛毛熊,交学费,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包解乏的烟,因为“最便宜的一包也要一块多”。
    小题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通过一位老人,表现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和勤劳质朴的品质。
    B借一位孤苦却充满仁爱的老人,讽刺那些假仁假爱者的伪善。
    C劝导人们即使生活再艰苫,社会地位再低,也不要忘记仁爱。
    D刻画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人,他身处尘世劫底层却充满仁爱。
    小题6:第18段中“我”为老人拍了一张照片。请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描写这张照片。(80字左右)(8分)

    本题信息: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容易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 答案解析
    查看解析
本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尘世天使1去四川什邡①采访,遇见了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一片废墟中,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在抽“雪茄”,一种比烟要粗的白色长...” 主要考查您对

记叙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
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记叙文的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记叙文特征: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
1.写人的记叙文;
2.叙事的记叙文;
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
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
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
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
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
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九、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
准确,生动。
十、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十一、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事件及主要经过
5、反映的道理(主题)
6、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7、侧面描写
记叙文表达方式区分: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为了让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
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说明,还需要辅之以说明这一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特点及作用区分:
第一人称:
以“我、我们”的角度展开叙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用“你、你们”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一般多出现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
第三人称:
用“他、他们”的旁观者的身份叙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文的阅读题步骤: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行散而神聚”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
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
----人物和事件。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
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
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6.记叙文人物形象刻画多样性:
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
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
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
答题有三步:
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
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
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
,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
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记叙文写作结尾法:

1、自然收束式。
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
,什么。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式
如《枣核》结尾写道: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花市》的结尾写道: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
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尘世天使1去四川什邡①采访,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