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中物理

首页
  • 问答题
    一位同学在探究某热敏电阻RT的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热敏电阻RT
    B.电流表A1(满偏电流30mA,内阻Rg1=20Ω);
    C.电流表A2(满偏电流3mA,内阻Rg2=2010Ω);
    D.滑动变阻器R1(0~500Ω,额定电流为0.6A).
    E.滑动变阻器R2(0~10Ω,额定电流为2A);
    F.定值电阻R0(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H.12V直流电源一个;
    ①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只电流表,于是他初步设计了如图(1)所示a、b两个的实验电路;为了描绘RT-t图象需测出多组实验数据因此应选电路______,在该电路中,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根据根据你所选择的电路.请在图(2)所示的实物图上完成未连线部分.
    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在RT-t坐标系中作出的曲线如图(3)所示.当热敏电阻的温度为400C时,电流表A1恰好达到半偏,则电流表A2的示数是______
    ③举出一个可以应用热敏电阻的例子:______.

    魔方格
    魔方格

    本题信息:物理问答题难度较难 来源:未知
  • 本题答案
    查看答案
本试题 “一位同学在探究某热敏电阻RT的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待测热敏电阻RT;B.电流表A1(满偏电流30mA,内阻Rg1=20Ω);C.电流表A2(满...” 主要考查您对

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您可以点击下面的选项卡查看详细档案。
  • 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目的:
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理解并检验灯丝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掌握仪器的选择和电路连接。
实验原理:
1、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一纯电阻R两端电压U与电流I总有U=I?R,若R为定值时,U—I图线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小灯泡的灯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电阻也就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通过小灯泡灯丝的电流越大,灯丝的温度也越高,故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U—I曲线)应为曲线。
2、小灯泡(3.8V,0.3A)电阻很小,当它与电流表(0.6A)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为了准确测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即U、I的值,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为使小灯泡上的电压能从0开始连续变化,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连接。
3、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从电压表和电流表中读出几组I、U值, 在坐标纸上以I为横坐标,U为纵坐标,用测出的几组I、U值画出U-I图象。 
            
实验器材:
小灯泡(3.8V,0.3A),电压表(0-3V-15V),电流表(0-0.6A-3A),滑动变阻器(20Ω),学生低压直流电源,电键,导线若干,坐标纸、铅笔。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连结电路安培表外接,滑线变阻器接成分压式。电流表采用0.6A量程,电压表先用0~3V的量程,当电压超过3V时采用15V量程。
2、把变阻器的滑动片移动到一端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零
3、移动滑动变阻触头位置,测出15组不同的电压值u和电流值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
4、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以I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以所描图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就得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4、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电压表量程要变更:U<3V时采用0—3V量程,当U>3V时采用0—15V量程。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盘垂直,力求读数准确。
3、实验中在图线拐弯处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U/I值发生明显变化处,即曲线拐弯处。此时小灯泡开始发红,也可以先由测绘出的U—I图线,电压为多大时发生拐弯,然后再在这一范围加测几组数据)。
4、在电压接近灯泡额定电压值时,一定要慢慢移动滑动触头。当电压指在额定电压处时,测出电流电压值后,要马上断开电键。
5、画u—I曲线时不要画成折线,而应画成平滑的曲线,对误差较大的点应当舍弃。
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发现相似题
与“一位同学在探究某热敏电阻RT的值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